文言虚词用法推断教案

文言虚词用法推断教案

ID:32302912

大小:4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3

文言虚词用法推断教案_第1页
文言虚词用法推断教案_第2页
文言虚词用法推断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用法推断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虚词用法推断教学目的:1、明确把握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性。2、掌握文言虚词使用的一般规律,掌握辨析文言虚词的一般方法。3、学会知识迁移,提高应试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规律和辨析的方法,学会知识迁移。教学过程:一、导入“之乎者也”已成为文言文最显著的特色,甚至成了文言文的代称。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谁也无法忽视它们的存在。“之乎者也焉矣哉,用的不错是秀才”,从古人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文言虚词的重要性。可是文言虚词词汇比较抽象,绝大多数不表示明确的意义,但是它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语

2、法功能强,在汉语的发展中变化大,因而学习起来有较大的困难。清人袁仁林说过“千言万语,止是几个虚词出入参伍其间,而运用无穷”。正因为用法复杂,才给我们现代人阅读文言文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就连古人也觉得“实词易训,虚词难释”。所以,我们就有必要了解它的意义和用法;又因为语言环境不同,他们的意义和用法也会不同。因此,也就要求我们掌握基础之后,能够灵活机动,学会推断。在文言文中,大多数的虚词不表示明确的意义,但它们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体现出句子的语气,表达出作者的感情。尽管虚词的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因为虚

3、词使用的频率高,语法功能强,且古今变化大,用法灵活多样,所以掌握既是学习古汉语的一大难点,又是一大重点,也是考试的热点。试着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添加适当的虚词(常用的18个虚词),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语气畅通。晋平公群臣,饮酣,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前,援琴撞。公被衽(衣襟)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言也。”左右请除。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二、练习,尝试总结方法。1、你能推断出下列句中“乃

4、”字的意义和用法吗?例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013年安徽卷)C、尉佗乃蹶然起坐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习题相关原文: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

5、:“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节选《说苑奉使》)例题2:2009天津卷A项今乃用之,可乎?精思傅会,十年乃成附相关原文桓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牙曰:“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3归纳方法:2、请推断下列句中“之”字的词性及含义,并说说推断的理由。(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归纳方法:

6、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份就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两句,第一句的“其”在句中作主语,因此应该是代词“它(指鹤)”;后一句的其不作句子成份,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该是副词。3、请推断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噫吁嚱!危乎高哉!归纳方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

7、。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的,那么“以”也该和它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4、请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总结规律。(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夫晋,何厌之有?(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4)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归纳方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被动句的标志“

8、见”“于”“为所”等,宾语前置的标志“是”“之”等,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只要判断出是那种标志,就找到了它的用法和意义了。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中的“也”,只需抓住该句是“判断句”这个标志,就能确定“也”是助词,表判断语气。而“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的“也”虽也是助词,但不是判断,只在句中起停顿的作用。拓展练习:1、推断“乎”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1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2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