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ID:32302319

大小:17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3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8-10面教学目标:1、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猜想、验证、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简便运算的算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结合具体的题例,感受计算分数乘整数的愉快感,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教具准备:  课件、作业

2、纸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唤醒认知。师:请看大屏幕:1、师:8×40谁来说说这道乘法算式表示什么?生:40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2、师:0.8×40又表示什么意思呢?生:40个0.8相加的和是多少。3、师:很好!现在老师再考考大家,2个相加应该怎么列式呢?+;3个相加,呢++;40个相加?咦,你有什么问题?生1:40个相加写起来起来太麻烦了。我觉的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40?师:为什么呢?生:因为40个8相加和可以用乘法计算,40个相加的和当然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师:可见×40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40个相加的和。嗯,

3、你真是个善于总结的好孩子。看来整数、小数与分数它们乘以整数都可以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也就是说它们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二、出示问题,探索新知师:那×40你会计算吗?哦大部分同学摇头,没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以整数(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学完后相信同学们都能顺利解决这个问题。下面请看大屏幕:1、出示例题:一只小乌龟一分钟能爬米,3分钟一共可以爬多少米?师:请大家用图示把题目中的条件与问题表示出来?师:好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生:可以画一条线段表示1米,平均分成10分每份是米,3份就是米,表示

4、1分钟乌龟爬的路程,同样再画出剩余的两份这样就有3个的米,就可以表示出乌龟3分钟一共爬多少米了。(教师随着学生说画图)师:大家都明白了吗?那这道题怎么列式呢?谁来说说生:我是加法来列的:++生2:我是用乘法来列式的:×3师:怎么想的?生:因乌龟一分钟爬米,3分钟就爬了3个米,所以可以列成算式×3。师:嗯,有道理!那×3表示什么意思呢?3个相加的和师:很好!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想出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你会算吗?谁来说说怎么算?生:++==(米)(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师:第二种列式我们以前学过吗?没有。下面请大

5、家独立想办法完成,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做法。师:谁愿意说说你的算法生1:我是把化成0.3,这样×3=0.3×3=0.9(米)师:哦你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来解决问题,真聪明!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我觉得×3==师:能说说你的想法吗?生:×3表示3个连加的和,它们分母一样都是10,只要把三个分子3相加也可以用乘法乘3×3表示,所以++==×3==师:你真棒,说的也很清楚。师:嗯,很有道理,掌声送给他。师:上面两种计算×3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生:第一种,因为第二种如果分数不能华为有限小数就没法计算了有局限性,所

6、以我觉得还是第一种好。···师:观察×3==这个算式说说×3怎么算?生:分母10不变只要把分子3×3的积做分子就能计算出结果了。师:下面大家利用第一种做法再来算算一只小乌龟一分钟能爬米,7分钟一共可以爬多少米?生:×7==(米)三、讨论交流,总结方法。师: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说说分数乘整数可以怎么算?生:分数乘整数分母不变,只要把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教师整理并板书:分数乘整数,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四、反馈纠正,加深理解。1、一只小乌龟一分钟能爬米,40分钟一共可以爬多少米?2、略五、体会交流

7、,回顾总结。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教学反思本节课,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定位,还是教学过程的组织,都反映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真正主动地、投入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

8、,就应该设法让其在一开始就产生探究的内在需要,这是非常关键的。因此,这就需要老师既兼顾知识本身的特点,又兼顾学生的认知和学生已有的水平,寻找合适的切入口,让学生感受到眼前问题的挑战性和可探索性,从而产生“我也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的兴趣。在过程中讨论的素材都来源于学生,他们讨论自己的学习材料,热情特别高涨,兴趣特别浓厚,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出“我的发现”,而对自己寻找出的法则印象特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