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02303
大小:3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2-03
《新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及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及技巧一、阅读题解题思路。(一)整体把握:通读。对材料进行整体感知,把握其要点。若是人物传记,就得了解文中所涉及的人物(几个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事件(所写何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文中流露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若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就得弄清楚谈论的话题、作者的观点、选用的材料、论证的思路。若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把握住景物特征和蕴含的情感。(二)审题析文:细读。这一步针对题目涉及的文段进行细致研读,进行比较、推断、选择。易者立决,难者暂且放后。(三)难题突破:精读。这一步主
2、要用横向联系来突破难点。就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考察揣摩字义、词义、文意。“具体的语言环境”,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的中心意思,以及上下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特点等。“考察揣摩”,指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体味、判断、推导,以达到准确把握语义、文意的目的。二、各题型的解题方法。(一)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牢记实词在古文中的特殊义项。2、借助语法判词性。3、联想课文中的句子。4、利用成语推测。5、借助对称结构推断(包括词语自身的对称,上下文的对称句子(对偶句,排比句等)。6、联系上下文语境推断。7、借
3、助偏旁来分析。如“”和道路、行走相关,“之”、“过”、“适”、“造”都有“到‥‥‥去”的意思;又如“”常和“升降”有关,“阶”、“陛”、“除”都有“台阶”之意。(二)文言虚词题1、掌握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联系文段语境直接求解。2、记熟课文中教材中传统篇目中的常见虚词用法及其例句,运用代入法。3、分析虚词语法特点,进行判定。例如:(1)“以”字前后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或短语,“以”是连词;“以”字后面是名词性词语或短语,“以”是介词。(例:吾将以身死白之。/险以远,则至者少。)(2)“以”或“于”两字常和后面的名词性
4、结构组成介宾短语,搭配对象类别不同,“以”或“于”字用法也不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3)“其”字用在感官动词或心理动词后,是能充当主语的人称代词;用在名词前是指示代词或是充当定语的人称代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是语气副词。出现在句中和句首用法不同。(4)“之”字前后分别是名词和动词(或形容词),“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之”2字前后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结构和名词,“之”是助词,译为“的”。(三)翻译题1、翻译原则(1)要有语境意识,不能孤立地去翻译句子本身。文
5、言文中,对个别句子的翻译,必须强化语境意识,因为有些句子中的实词甚或虚词,在独立的句了中作出的解译是行得通的,但句子来源于整个文段,如果把这个翻译放回到原文中去,可能就不符合原文语境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文言文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孤立地对所考查的语句进行翻译,必须要结合语境给文言文句定位。(2)采取直译的方式,做到字字落实。这是文言文翻译必备的一环,翻译就是将文言词变成现代汉语词,而文言文就是文言实词加虚词的语法组合,因而必须做到字字落实,为保持原貌必须直译。(3)在翻译过程中,要将文言文的单音节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这是根
6、据它们的特点决定的,当然不是每一个字者都如此(现代汉语词保留古汉语词的除外)。(4)在翻译中的过程中,必须将古汉语的句式、用法转换成现代汉语的句式、用法: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倒装句、使动句、意动句和为动句,以及一些活用现象等等,必须译出,这一点是绝对不容忽视的。(5)必须关注省略句,该补出的必须补出,该明确的必须明确。否则,译文读起来就不通顺,有语病。2、翻译方法基本方法:“对”、“换”、“留”、“补”、“删”、“调”六字诀此外,也还有一些方法技巧性的经验,比如:根据上下文的文意选择多义词,判定通假字;
7、揣摩句子语气的轻重缓急选用现代汉语语气词,以准确表达思想感情;利用文言整句、并列短语结构、互文等一些句式规律理解文句;掌握文言文中一些习惯性的句式短语(凝固结构)等等。3、难句的翻译方法(1)“对”、“跳”。对译,译出能译之处,困难的地方先跳过去。(2)“明”。结合上下文,明确句子的整体结构或大意。(3)“联”、“靠”。多方联系(推断实词词义、判断词语的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等),把疑难之处努力向大意“靠”上去。(4)“通”“查”。疏通翻译出的文字,对照上下文语境检查。(四)问答题这道题主要考查信息的筛选、概括和整合。认真
8、审题,确定筛选区间;仔细研读相关语段,勾画显性信息(尤其是议论性、评价性、直抒胸臆词句。),概括隐形信息(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整合信息,分点作答。(五)断句题。首先通读明大意,断易断之处;再审疑难之处(看虚词、辨句式、用对称、理层次,详见《步步高》P47“破解之道”);最后通读并参照题目限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