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00672
大小:3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2
《古汉考试题型及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汉考试题型及重点1解释带点词语意思10’若是实词,则解释词义;虚词,则分析词性及用法意思。例如: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乃:就是。夫:指示代词,那。2名词作状语10’例如:父事朱家。父: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待人的态度,指向父亲一样对待。3词类活用的现象20’书本p302实词活用4宾语前置10’主要区分三类宾语前置·疑问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介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以“是”“之”複指的宾语前置5给出一则近体诗10’·标平仄4’·找出韵脚字2’(这个比较好找,偶句末字就是,但是需要注意第一句最后一个字是否押韵)·对仗2’(从语法结构,词性,意义等方面分析)·拗就2’6简答
2、题·探求本义的方法(见教材110---114)·探求古今词义的异同。(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联绵词的特点(意义是整体;语音上双声叠韵;书写自由。教材p91)·古体诗与近体诗的特点与区别(从字数、句数、押韵、平仄方面分析)在此提供一则笔记,仅供参考:近体诗格律:·字句有定。律诗每首句数限定为八句,分五律和七律。绝句每首限定四句,有五绝和七绝。·用韵严格。一韵到底;韵脚固定,偶句末为韵脚,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一般只压平声韵。·平仄协调。一句之中平仄相间;一联之中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忌三仄或三平收尾,忌孤平;讲究拗就。古体诗的区别:有三平三仄收尾,叠平叠仄一定是古体诗;
3、不一韵到底的一定是古体诗;平仄自由;句数不定。7标点符号和翻译,给定两段文字。二重点篇目中的重点句子句式1《冯谖客孟尝君》①左右(指手下办事的人)以君贱之(以之为贱,意动用法,看不起他),食(给。。。吃)以草具(粗劣的饭食)。②于是乘其車,揭(高举)其剑,过(拜访)其友曰:“孟尝君客我(以我为客,把我当门客对待了,意动用法)!”③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就是)歌夫(那)‘长铗归来’者(代词,指人)也。”④文倦于事(被琐事弄得疲倦),溃于忧(被忧虑弄得混乱),而性(懦弱)愚,沉(沉溺)于国家之事。⑤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抚爱子其民(不抚爱其民,不以其民为子),因而贾利之(乘机用商
4、贾的手段向百姓谋取利息)。⑥千金,重幣也(千金黄铜是很重的礼物,幣,聘幣。指古代聘请人时送的礼物),百乘,显使(显赫的使臣)也。齐其(语气词,表示不太确定的语气,大概)闻之矣。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风(吹风)乎舞雩(地名),咏(歌咏)而归。夫子喟然(长叹的样子)叹曰:“吾与(动词,赞同)点也。”4《季氏将伐颛臾》①求,无乃尓是过与(恐怕要责备你吧,无乃。。与:表示揣测或委婉语气的固定结构,译为恐怕。。。吧,尓是过,宾语前置句,即过尓,过,责备,是,代词,复指尔)②危而不持(盲人站不稳时,不去扶持他,危,不稳。指站不稳),颠而不扶(盲人跌倒时,不去搀扶他),则将焉用彼相矣(那何必用那助手
5、呢,相,扶着盲人走路的人)。5《大同》①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大道实行和三代英杰执政的时代,行,实行),丘未之逮(赶上,之,代指前面的事和物)也,而有志焉(有志于此,即对那样的时代心神向往)。②选贤(有才能的人)与(通举,举荐)能(有才能的人),讲信(讲求诚信)修睦(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相处)。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他的父母为父母,即奉养自己的父母,亲,以。。。为亲),不独子(爱护)其子,使老有所终(有善终的条件,安度晚年),壮有所用(有发挥作用的地方,不至于无所事事),幼有所长(有使他们成长的各种条件,即健康成长)。③以著其義(用礼来表彰他们做对了的事情),以考(考察)其信,著(揭露)
6、有过,刑仁(以仁为准则,刑,模式准则)讲让(提倡谦让。讲,讲求,提倡),示民有常(向人民展示有常规,常,法度)。6《寡人之于国也》①邻国之民不加(副词,更)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②直不百步尔(只是不到百步罢了,直,仅,只),是亦走也(这也是逃跑啊)。7《齐桓晋文之事》①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②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莗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④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求鱼也。8《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9《逍遥游》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7、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热后乃今将图南。我决(xuè)起而飞(23),抢(qiāng)榆枋(fāng)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德合一君,而(nài征一国者(52),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10《秋水》‘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