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期中复习提纲

初二上册期中复习提纲

ID:32298152

大小:85.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2-02

初二上册期中复习提纲_第1页
初二上册期中复习提纲_第2页
初二上册期中复习提纲_第3页
初二上册期中复习提纲_第4页
初二上册期中复习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二上册期中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1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世外桃源。2、《桃花源记》是一篇名作,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意愿。3、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前后为顺序。4、作者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起的环境里,当时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二、1、写出文中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2、老百姓

2、安居乐业幸福地生活的句子其中外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3、老人和孩子得到好的照顾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社会安定祥和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写出于本文有关的四个成语世外桃源、怡然自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6、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与人的行踪发现桃源→进入桃源→离开桃源三、题目1、本文第一段的景物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这段描写有神秘美丽色彩,暗示桃源是虚构的,桃林将会出现奇境,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2、桃源“奇”在什么地方?(1)优美的自然环境(2)社会和谐安宁(3)民风淳朴(4)平等社会(

3、5)物资丰富3、村中人自述来源有何作用?概述了他们远离现实社会之远,又侧面烘托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没有战乱的和平安宁社会的愿望。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中“叹惋”,他们叹惋什么?为外面世界变化之快感叹,为自己的安宁生活赞叹,为外面的人而惋惜。5、“不足为道外人也”为什么桃花林不值得对外人说?因为他们害怕让外人知道这个地方,扰乱破坏它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6、“桃花源”似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社会,既然是生活中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表现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这种

4、人间仙境在当今社会根本不可能存在。22短文两篇一、文学常识1、《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铭”原来是指古代可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称为一种文体。2、《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他是北宋的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二、1、《陋室铭》中点名文章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陋室铭》中表现环境清幽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一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5、

5、《爱莲说》中比喻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三、题目1、分析两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爱莲说》托物言志,含有对追名逐利尘世的冷眼,表达自己的操守和追求之意。《陋室铭》托物言志,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2、《陋室铭》开头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前两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说明作者有远大志向。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起什么作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全文核心。“惟”加

6、强语气。4、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德馨?周围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5、“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否矛盾?不矛盾,二者这代不同。“可以调素琴”指的是自己兴趣所在的音乐。“无丝竹之乱耳”是城市嘈杂缭乱的宫廷人家的音乐。6、《陋室铭》中提到诸葛,子云有何用意?自闭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向他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7、莲、菊、牡丹的象征意义、特点莲:清高庄重的君子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士牡丹:荣华富贵。正直、高洁、质朴、素雅、清高、凌霜而不开国色天香、富丽堂皇8、菊花和牡丹对于

7、莲的特点?所用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衬托,菊,从正面衬托,牡丹,从反面衬托。作者借花喻人,以莲花比喻自己的道德节操高尚,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9、比较陶渊明与周敦颐的人生态度陶渊明“独爱菊”与周敦颐“独爱莲”都体现他们洁身自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处世态度,但陶渊明的“独爱菊”是一种逃避现实归隐之情,周敦颐的“独爱莲”则是身在世俗的洪流之中却坚中清廉本质。23核舟记一、文学常识:《核舟记》作者是明代魏学洢。二、1、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盖大苏泛游赤壁云。2、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左手扶鲁直

8、背”一个动作和“右手志卷,如有所语”的神态看出来。3、第三段中作者通过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精湛技艺。4、最后一段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突出雕刻者技艺高超。三、题目1、全文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精湛的艺术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奇巧”(1)用料体积少(2)所刻事物多(3)刻物青苔具备2、船头三人为何先从苏东坡写起?因为要照应雕刻品的主题“大苏泛赤壁3、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