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72255
大小:7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02
《应试策略与答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经济常识应试策略与答题技巧 一、要熟悉高考解题能力的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这一过程就是审题过程,一定要把已知条件是什么,求证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读清楚。一定要把信息中的“关键词”“关键信息”“隐含信息”提出来。要防止思维定势,死记硬背。2、“调动和运用知识”:就是利用已经收取的信息带入学科知识网络,调动出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调动知识要稳、准、快,这实际上是个思维过程,运用知识是按图索骥的过程,搜索过程,有目的的思维加工过程。3、“描述和阐释事物”:这是解题进入实际操作。描述和阐释要做到用政治术语,要注意语言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书写认真、段落分明。4、“论证和探讨问题”:是考查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精神,要做到由事达理,做到对问题的升华创新,也是对考生情感和价值取向的考查。所以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二、掌握正确的方法1、选择题:⑴ 把握一个原则,以干求肢,即:抓住立意。明确题目要求,最好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出立意;⑵ 按顺序做题,搞清楚逻辑关系,把握中心材料与每一个小题、每一选项的关系;⑶ 把握上下题之间关系,组合性选择题往往上下题之间是有关联的;⑷ 找关键词。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⑸ 要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干肢关系,然后排除错误题肢,去掉离题远的题肢,选择离题最近的题肢。2、主观性试题的解法:⑴ 审清主观题的设问是答题的关键;⑵ 能熟练组织知识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⑶ 学会分析材料、利用材料是答题的重要环节。三、要克服解题过程中的错误1、答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⑴ 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⑵ 不使用政治术语答题;⑶ 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2、学生答题出错、不规范的原因⑴ 对题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缺乏深刻的理解而导致读不懂题;⑵ 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⑶ 由于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性而导致对知识提取上的障碍。四、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方法1、善于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解读材料和设问的有效信息,提高获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高考主观性试题的设问中,大多包含“结合上述材料”“上述材料体现了”“联系上述材料”“阅读下面材料”等字眼。阅读材料,善于提取有效信息,意味着明确了解题的方向,大方向对了,再注重材料和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2、善于结合材料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知识储备,提高 构建知识的能力;3、善于找准设问的有限角度,提高分析、说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⑴ 高考试卷坚持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问题思考、解决问题,觗对材料信息进行合理的取舍和整合,实现材料与观点的有机统一。⑵ 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设问角度一般有三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① 带有“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体现了什么”“与……有关”等字眼的属于“是什么”角度。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② 带有“理由”“原因”“意义”等属于为什么“角度,要回答出原因和意义即必要性和重要性。考查学生的归纳、演绎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③ 带有“如何“怎样”“启示”“建议”等字眼的属于“怎么办”角度,要回答出具体的措施,方法或途径,考查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解释和评价问题,以及进行必要的论证和探究,得出合理的结论,“要……”;④ 带有“如何认识”“如何理解”字眼的则需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共同回答,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明确设问有形主体,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相同的材料,相同的知识范围,相同的角度,如果设问的主体不同,则答案相差甚远。如对于“为什么要重视就业这一热点问题“,如果知识范围是政治常识,设问的角度是为什么;设问的行为主体若是政府,那么运用的知识则是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和国家机关组织活动原则等知识;设问主体如果是中国共产党,那则需要运用党的性质、党的领导方式、党的执政方式等知识回答。在设问中,常见的行为主体有国家政府、中国共产党、经营者、劳动者、企业、社会或具体某机关、某人等。5、明确设问中的有关行为对象,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考生在分析设问上,把握以上要求的同时,还需要明确对象的界定,要看“对谁”而为,即行为对象。五、高考主观题六类题型及答题策略(一)现象题(描述类主观题)【设问形式】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或行径政治现象。【答题策略】(1)全面把握: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全面把握并正确描述事物的现象。由于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即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2)深入分析:在对材料进行全面把握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鉴别、联系等进行“定点”,找到与课本上联系的那个“点”,以把握事物现象背后的实质性问题,并做出正确的阐述或说明。⑶ 把图表、数据转换为书面文字,答案中不得有数据。 【典例分析】(2009·全国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统计根据上表描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从长期趋势看,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在增长,食品支出比重下降,交通通讯支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上升。这说明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的比重下降,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提高,说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改善,消费质量提高。例题剖析 这题要求学生描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首先要全面分析,一方面要看从1985年到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比重下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改善,另一方面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从食品支出比重下降,认识到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假设材料中出现与发达国家或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对比,还应看到差距。(二)启示题【设问形式】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答题策略】⑴ 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感悟。⑵ 不答原理,只答方法,启示就是方法。⑶ 答案最好是方法论和材料的统一。 【典例分析】(05高考卷)材料一:右图是“微笑曲线”示意图。图中的两条曲线均呈现U型,好似微笑的嘴型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每年服装出口总额约占全球服装出口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但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因为缺乏面料开发、品种款式设计的能力和国际市场营销的渠道,企业只能接单、缝制和加工,得到很少的加工费。如中国生产的服装在国外市场上售价100美元,我国企业一般只得到5~7美元,其余都落入外国商标所有者、服装设计公司和经销商的腰包。回答:(1)“微笑曲线”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5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微笑曲线”对我国企业提高利润水平有什么启示。(6分)参考答案:(1)①从事产品研发、零件生产、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企业能够获得较高利润,而从事组装的企业利润水平较低;与60、70年代相比,目前底端与两端的利润水平差距扩大,底端企业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2)①加大科技投入,重视产品研发,调整产品结构;②积极开拓市场,重视售后服务;③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企业信誉,塑造企业形象。(三)体现题w.w.w.k.s.5.u.c.o.m【设问形式】设问中一般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答题策略】(1)答题一般模式:材料+观点;或观点+材料(2)调用答题所需知识要点(3)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4)确定材料与知识对接点【典例分析】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深圳30年改革开放成果 项目年代 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元)人均GDP(单位:元)进出口总额(单位:美元)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9791.96061676万 20098201.23927712701.55亿8507.81亿元注: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2009年深圳人均GDP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外贸出口总额连续第17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2010年深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值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例超过60%。 材料二 新的历史时期,国家赋予深圳努力争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历史使命。《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深圳市将着力加快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着力保持政策制度优势;以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完善鼓励消费的长效机制;稳步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新建、并购、联盟等多种投资方式,获取境外资源、能源、技术、人才等要素,增强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深圳市发展经济的举措体现的经济学道理。参考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DP、外贸出口总额迅速增长,深圳自主创新能力水平不断提高。深圳的发展成果表明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2)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发展经济。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⑤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稳定增加居民收入。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质量。(四)意义题【设问形式】分析经济或政治意义。【答题策略】◇ 多答为好,面要广,点要多。⑴ 根据不同主体定要点:从对国家、企业、居民等。⑵ 根据经济活动的性质和不同环节定要点:① 根本性质: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② 生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护环境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经济结构。③ 分配: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兼顾效率与公平等。④ 交换:繁荣市场,规范市场秩序。⑤ 消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扩大内需,树立科学消费观等。【典例分析】 材料二 我国坚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近年来,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的支出是我国居民共同的后顾之忧,困扰着居民消费和储蓄的决策。中央财政加大支持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着力改善民生。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7284.63亿元,比上年增长29.4%。(2)结合上述图表和材料,说明中央财政加大民生支出对扩大内需的经济意义。参考答案:①中央财政加大民生支出可以促进社会公平、稳定未来收入预期,促进居民消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中央财政加大民生支出有利于促进居民投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五)措施题【设问形式】我们应该怎样做,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答题策略】这类试题有的指定了特定的行为主体,如国家、政府、某职能部门、企业、消费者、劳动者等,有的则没有指定行为主体,需要我们根据试题内容自已确定行为主体。这类试题属于开放性的试题,要求考生思维开阔,能够结合教材、背景材料、时政知识、社会知识等思考对策,要求其见解深刻,办法或措施得当,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⑴ 从材料中找方法:① 材料呈现的是负面现象,其反面就是正确方法。(如材料呈现水土流失、赤潮等,其反面就是加强环保,合理利用资源)② 如果材料中呈现的是正确做法,只需对这种做法加以概括总结即可。⑵ 从课本知识中找方法。⑶ 从当前政策中找方法。【典例分析】(2010 四川文综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当然,我国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2009年末,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长率的局面已经持续了17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九五”末期的10.3%上升到“十一五”初期的18.4%。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2008年我国20个行业门类中这一差距为4.77倍。目前,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5—10倍左右。上市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是一线职工的18倍左右。(1)材料一(含图15)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如何利用财政,税收来解决材料一中出现的问题。(8分)参考答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逐年稳步增长,在收入分配中还存在不合理现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财政收入增速长期高于GDP的增长率;居民收入与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降低,行业与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4分) 措施: (1)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要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的比重和增速;(2)财政可以在社会保障支出和补贴支出方面,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农民的扶持力度;(3)政府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征收,调整对垄断行业的税收政策,从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六)认识评价题(分析说明题)【设问形式】谈谈对××观点或对上述材料的认识。【答题策略】◇ 联系材料,分解设问,化大为小,把问题分解成四个小问题:“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产生原因)、“怎么样”(结果、意义作用、影响)、“怎么办”(对策、措施方法建议)。【注意事项】⑴ 审题时先审设问,后审材料。通过审设问要弄清命题的限定性:① 知识范围限定:是经济还是哲学,要具体到课题、节题、框题。② 方向限定:应回答“是什么”还是回答“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做”辨明该题属于何种题型。③ 材料限定:是否要求结合材料,结合哪些材料。④ 对象限定:要求我们对什么分析。⑤ 主体限定:是从党的角度,还是从国家、政府、企业、个人角度回答。◇ 审材料时要结合设问提取有效信息,先找出核心思想,再围绕这具核心找出相关信息;如果是表格材料,要全面解读表题、表头、数据、尾注,不可遗漏。⑵ 回忆、联想曾学过的与该题设问、材料相关的概念、观点、原理和其他基础知识,越多越好。w.w.w.k.s.5.u.c.o.m⑶ 整理答题思路时,一定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要根据试题的分值确定答案的详略程度,猜测答案要点可能有几个;同时要确定采用演绎式还是采用归纳式,在书写答案前要做到胸有成竹。 ⑷ 书写答案时,文字要整齐,句子要完整,逻辑要严谨,层次要清晰,要使用政治术语,要标清序号,不可一段到头。【典例分析】案例一目前 , 我国能源供应相对紧张 , 在利益的驱动下 , 我国许多地方小煤矿、小煤窑纷纷上马。由于缺乏安全保障, 屡屡发生矿难事故。 请运用经济知识 , 谈谈你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认识。(10分)参考答案:(1)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之所以严峻是因为 : 第一 , 市场调节有自发性的弱点。第二 , 有关职能部门管理不力。(3分)(原因)(2) 小煤矿主不正当的经济行为及矿难事故的繁发生严重损害了劳动群众的的人身安全 , 破坏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3分)(影响 ,即危害)(3) 国家及地方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法煤矿;企业应增加安全生产投入,切实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 劳动者要遵守劳动纪律,范操作程序 , 确保安全生产。(6分)( 怎样做 )案例二 有人认为:“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 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市场与国家宏观调控相关的知识。答好本题要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是市场经济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要求加强宏观调控是正确的。其次是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应该是市场,最后是说明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手段是什么。【答案】(1)认为市场经济有弱点和缺陷,要求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正确的。因为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市场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即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所以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保护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2)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不起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3)认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是错误的。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抓住了机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