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2012.12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2012.12

ID:32269368

大小:6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02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2012.12_第1页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2012.12_第2页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2012.12_第3页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2012.12_第4页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2012.12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2012.1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语文试卷一、(20分)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1-3题(5分)青年人A(生龙活虎/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胸怀远大理想,táoyě高尚情操,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rónghé中实现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努力成为可堪大用B能负重任的dòngliáng之材。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文段未填入的词语。(3分)táoyěrónghédòng

2、liáng2.根据上下文,从括号中为A处选择一个合适的成语。(1分)3.请在横线B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1分)阅读下面一则倡议书,完成4-5题。(3分)创建平安家庭倡议书全市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幸福的港湾,没有家庭平安,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安定有序。建设“平安通州”,构建和谐社会,广泛需要全市家庭参与。为此,通州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倡议全市广大家庭踊跃参与平安创建活动,并努力做到:  1.学法用法不违法,创守法之家。  2.文明理家讲规范,创美德之家。3.自我防范勿疏忽,创安全之家。4.  “平安

3、家庭”幸福你我他,“平安家庭”创建靠大家。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积极投入“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为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此致敬礼  通州区综合治理办公室  2011年4月22日4.倡议书在语言表达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2分) 修改意见一: 修改意见二:85.请模仿倡议1、2、3的格式和内容,再补充一条。(1分)6.我们相信你一定认真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请回答下面2个问题。(4分)(1)小说的主人公是,他是一个的人。(

4、2)主人公是在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7.用古诗原句填空:(8分)①,铁马冰河入梦来。②落红不是无情物,。③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④不畏浮云遮望眼,。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描绘了西湖早春的热闹景象,真让人觉得鸟儿们也在忙着建设自己的美好生活呢。⑥2008年5月8日9时17分,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这圣火俯瞰大地的时刻,13亿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用杜甫《望岳》中的句子回答)二、(4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题。(3分)约客南宋

5、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8.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8(二)阅读李流芳的《游虎丘小记》一文,完成9一12题。(12分)游虎丘小记①[明]李流芳予初十目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杪⑤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⑥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⑦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6、。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杪(miǎo):树梢。⑥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⑦跌(fū)坐:两脚盘腿打坐。9.解释下列画横线的词:(4分)①.然终不若山空人静②.尝秋夜坐钓月矶③.相与趺坐⑦石台④.生平过虎丘才两度10.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和“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卷石底以出B.以其境过清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吾欲辱之,何以也11.用现代汉语翻

7、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12.虎丘的夜色有哪些特点?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4分)(三)阅读朱启新的《筷子中的文化》一文,完成13一15题。(10分)  ①古人称筷子为“箸”,这个专称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明代才逐渐称“箸”为筷子。如明人陆荣《椒周杂记》载,吴中民间行船时忌说“住”,因箸同“住”音(“住”,慢),所以要把“住”改为“快”,“箸”便叫成“筷子”了。以后,一些读书人也渐称“箸”为“筷”。  ②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早在商代,纣王已用象(牙)箸。在长期的使用中

8、,根据考古资料提供的信息,既有器形的变化,也有制作质地的不同。  ③筷子的器形,最初,两头同样粗细。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箸”8,都是上下一般粗细,分不出手握的筷头和夹食的筷足。已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长约20多厘米,属春秋晚期。安徽出土的一批东周青铜器中也有铜筷一双,细长方形,残长20.3厘米,宽4毫米。及至宋代,筷子的粗细又有了变化。四川发现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双铜筷,长24厘米,筷首与筷足,粗细已很分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