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63835
大小:2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2
《2014年秋季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远安县2014年秋季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考试形式:闭卷试题共24小题卷面总分100分考试时限:60分钟)友情提示: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内。一、史海搜索(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0分。)1.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有可能享受米饭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2.1937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里的“始祖”是指()A.黄帝B.炎帝C.禹D.尧3.汉初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注重发
2、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它就是()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4.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赞扬了秦王赢政的一项功绩,这项功绩是指()A.统一南疆B.统一六国C.统一北方D.统一蒙古5.下列情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A.秦国B.韩国C.楚国D.燕国6.这是一次以“苦肉计”、“草船借箭”而脍炙人口的战役,它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次战役是()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赤壁之战D.官渡之战7.“农圣”贾思勰的《齐民
3、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反映了()A.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D.潍坊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8.在中国古代,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一举动带来的影响是()A.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了B.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C.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D.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七年级历史试题第4页(共4页)9.圆周率的推算在当代可谓突飞猛进。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A.郦道元B.贾思勰C.祖冲
4、之D.李时珍10.歌曲“中国风”中唱道:“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由此,你会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A.张旭B.王羲之C.柳公权D.颜真卿1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用画卷贯穿全场,这都使人联想到改进造纸术,为纸的普遍使用作出贡献的人()A.毕昇B.蔡伦C.张衡D.孔子12.在殷墟博物馆,讲解员说:“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这些文字应该是()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13.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代表商朝青铜器最高水平的巨鼎是().A.青铜树
5、B.青铜立人C.司母戍鼎D.四羊方尊14.城濮大战中,以退避三舍为由避敌锋芒,从而大败敌军,成就中原霸主的是()A.晋文公B.秦穆公C.齐桓公D.楚庄王15.“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这个工程的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白渠16.山东曲阜之所以能成为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因为这里诞生过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就是()A.庄子B.老子C.孟子D.孔子17.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详实,文笔生动,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6、A.《尚书》B.《春秋》C.《史记》D.《资治通鉴》18.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传人我国是在()A.秦朝时期B.西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19.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王朝,建立了西汉。西汉的建立者是()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20.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被后世称这为“医圣”的医学家是()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扁鹊七年级历史试题第4页(共4页)二、史海纵横21.制度篇(15分)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诸侯朝于天子…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
7、则师移之。”材料二:“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材料三:“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材料四:“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孝武初年,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哪一政治制度?(2分)(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该制度的主要作用和弊端。(4分)(3)结合材料二,请用自己喜爱的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