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56890
大小:63.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2
《深圳执法题库问题释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题库行政处罚法P652、D选项错误提出回避的时间规定各地不一样,但大多规定是三日前提出,这个应该不属于考试范围。P14148、B呢为啥是没收了购买的毒品款项,把余下的归还?而不是全部没收?P16168、A/D无效和不成立但是有些题好想两个都可以选择,即属于无效也属于不成立。行政处罚不能成立是指行政处罚的法律效力未最终形成;行政处罚无效是指行政处罚的法律效力虽已形成,但因行为违法,其效力应当否定。我查了一下,网上有这道题,答案是A,但也有说D正确,我个人也偏向于A。P18194,答案C,质疑B。不是属于听证程序么,要求听证了啊。绝对是选B,
2、已经属于较大数额罚款了,适用听证程序,答案是错的,网上也能找到这题,答案都错了。P1914,D纪律处分。。。行政法规可以设立纪律处分?这个属于行政处罚?题目没限定在行政处罚范围,瑕疵题,正式考试我觉得还是别选纪律处分。P2028、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的后果、实施制裁的机关、方法的不同,法律制裁可分为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我觉得这题超纲了...我搜了一下下面附带的资料...属于法理学的内容...囧~第十二章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第一节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含义与分类 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
3、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就其性质而言,法律关系可以分为法律上的功利关系和法律上的道义关系,与此相适应,法律责任方式也可以分为补偿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法律责任的特点在于 1)法律责任首先表示一种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包括违约等)关系而形成的责任关系,它是以法律义务的存在为前提的。(2)法律责任还表示为一种责任方式,即承担不利后果。(3)法律责任具有内在逻辑性,即存在前因与后果的逻辑关系。(4)法律责任的追究是由国家强制力实施或者潜在保证的。 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4、行政责任与违宪责任。 1.民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 2.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由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3.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规定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4.违宪责任是指由于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某种法律和法规、规章,或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从事了与宪法规定相抵触的活动而产生的法律责任P22,52、对行为人不给予行政处罚的情形有无责任能力违法的由于生理缺陷的原因而违法的因意外事故而违法的没有过错违法的这题应该不属于执法考试
5、范围,我国还没有行政处罚法司法解释或者相关规定,法条中没有的就无视吧...60、邮寄送达可以作为行政处罚书的送达方式之一。5种方式,即直接送达、留置送达。转交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和公告送达。直接送达也称交付送达,是指送达机关派专人将应送达的文书直接交付给受送达人。送达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是人民法院,而在行政处罚时是行政机关。送达机关直接送达时,如遇受送达人不在,可以交付给和他同住的成年家属签收。如果受送达人已向送达机关指定代收人的,交代收人签收,同样视为直接送达。留置送达是指受送达人无正当理由而拒绝接受送达文书的,送达机关可以依照民事诉
6、讼法规定,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送达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已经送达。委托送达是指直接送达确有困难的,如受送达人不居住在送达机关的辖区内,送达机关可以委托受送达人居住地的机关代为送达。转交送达是指如果受送达人是军人,可以通过其部队的政治机关转交;如果受送达人是被监禁的,可以通过其所在的监狱或者劳动教养单位转交。代为转交的机关。单位收到送达文书后,必须立即交受送达人签收,以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邮寄送达即通过邮寄方式将送达文书送达
7、受送达人的一种方式。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直接送达确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送达机关如通过邮寄送达,应当将送达文书交邮局以挂号信寄出,挂号的回执为送达凭证,回执上收件人的签收日期,即为送达日期。公告送达是将送达文书公诸于世的一种送达方式。此种送达方式适用于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其方法有张贴广告、登报、广播等。民事诉讼法规定,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还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P2622、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与两次以上拘留的行政处罚。答案错。为什么?答案应该是“对”。一般理解为不
8、能对同一违法行为给予两次或两次以上同一种类型的行政处罚。我在一些资料里找到关于“一事不再罚”的论述,大多认为这是有争议的法条。39、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从违法行为发现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