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29855
大小:2.26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2-01
《【5A版】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刘河镇中心幼儿园2014年9月人生中有三大转折关键期1.家里——幼儿园(3岁)2.幼儿园——小学(6岁)3.小学——中学(12岁)先看看——孩子入小学后都会出现哪些不适应?孩子入学不适的表现——一到上学时间就烦躁、不安、焦急,甚至哭闹,有的孩子则出现上学情绪低落,放学欢腾活跃的现象;不愿意提及在校的表现和活动;进入不了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差,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低;上学还没几天就开始怕学、厌学;性情发生改变,如变得退缩、烦躁或是攻击行为增多。小学老师反馈一年级学生哭闹上课坐不住书写困难写作业拖
2、沓、速度慢集体中太自我自由活动时不会玩丢三拉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1.幼儿园与小学本身有很大差异2.家长意识不到位3.幼小衔接出现断层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学习学习环境宽松活泼严谨规范学习内容以动手动脑的游戏为主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形式培养学习兴趣并进行知识启蒙教育,没有考试。系统学习,需要完成作业,有考试的任务和压力。生活教育不同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生活,保教一体。老师侧重于学习与品德的教育,生活照顾相对较少。时间不同30分钟教学以游戏为主45分钟课堂以听课为主行为规范不同较自由,鼓励孩子自由发展。较规范,
3、学校规章严格。交往不同多在老师和家长视线范围和老师的组织范围内与小朋友交往。课间、课外由学生自由支配和小朋友交往的独立性强。由此看出,幼小衔接很重要根据国家教委进行的“幼小衔接”研究表明,由于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超过60%的孩子入学后存在学习适应性严重不足的问题。不适应正规的学校教育,不适应相对紧张的学习环境;不适应跟老师、同学的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不适应学校在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要求等等。到底什么是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之间的衔接,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
4、习生活的过渡。幼小衔接快乐成长幼小衔接,需要你我共同参与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需要家庭、幼儿园、小学、社区多方配合共同完成。幼儿园会怎样做呢?一、端正指导思想,增强衔接意识。二、从孩子入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三、从家长入手,争取家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四、从情感入手,激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五、从研讨入手,加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教学衔接。一、端正指导思想,增强衔接意识。每学期初各班制定出详细的幼小衔接计划、方案,期末有总结。学期初定本期所开展的活动,每个活动有具体的方案,活动中有图片,活动后都有总结。大班幼小衔接实
5、践活动计划表上学期下学期学习良好的握笔姿势、倾听习惯会写自己的名字,10以内加减法1——10数字练习汉字基本笔画练习数的分解和组合拼音的初步认识生活学习叠衣服、叠被子及根据冷热变化穿脱衣服参观小学、大班毕业典礼学习当值日生、班长下课时自由选择游戏注重合作有事情要说自己按需要喝水。学习自己解决一些问题整理书包二、从孩子入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1、学会生活(自己洗手洗脸、自己吃饭、喝水、入厕;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等)2、学会为他人服务(“我是能干的小帮手”和“我当值日生”)3、学会整理书包4、学会学习三、从家长入手,争取家园配
6、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1、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2、家长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介绍)3、家园共育栏“父母必读”及时更换4、家长开放日四、从研讨入手,加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教学衔接。1、幼小衔接交流会2、教学研讨会(年级教研、集体教研)3、与小学教师座谈(参观小学)五、从情感入手,激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1、参观小学、观看小学升旗仪式2、走进小学课堂参观小学的校园,观摩小学生上课及课余活动。3、通过图片、资料、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4、幼儿园与小学老师互换、听评课。1.作息时间2.课程设置(十不准)3.减少不必要的活动
7、环节(集体喝水、入厕)4、座次、铃声、课间十分钟六、改变环境一、首先是孩子入学前的准备1.心理的准备2.学习能力的准备3.自理能力的准备4.交往能力的准备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1.心理的准备(1)减少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学会独立。(2)提前了解和熟悉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3)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任务意识。2.学习能力的准备(1)注意力(2)记忆力(3)观察力(4)思维能力(5)前阅读、前书写、初步计算的能力3.自理能力的准备(1)自己穿衣、吃饭、睡觉(2)管理好自己的物品(3)有事大胆说(4)懂得讲卫生(5)注意保护自己(6)有时
8、间观念,做事不拖拉4.交往能力的准备(1)主动与不认识的小朋友打招呼(2)同伙伴一起玩耍时能谦让(3)学会一些解决纠纷的方法如:轮流、猜拳等(4)学会夸奖别人、会对人说“对不起”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1.认真对孩子进行家庭辅导2.孩子有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