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复旦新闻采访与写作-.社会新闻的采访与写作.pptx

【5A版】复旦新闻采访与写作-.社会新闻的采访与写作.pptx

ID:32227885

大小:1.92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2-01

【5A版】复旦新闻采访与写作-.社会新闻的采访与写作.pptx_第1页
【5A版】复旦新闻采访与写作-.社会新闻的采访与写作.pptx_第2页
【5A版】复旦新闻采访与写作-.社会新闻的采访与写作.pptx_第3页
【5A版】复旦新闻采访与写作-.社会新闻的采访与写作.pptx_第4页
【5A版】复旦新闻采访与写作-.社会新闻的采访与写作.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5A版】复旦新闻采访与写作-.社会新闻的采访与写作.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考试:时间:6月30日随堂考考试形式:开卷考,可以携带任何你认为必需的材料考试题型:第一部分:基础写作新闻价值判断、改写导语、对一个给定的新闻稿件进行评判,等第二部分:开放题型就一个新闻采写的问题,谈谈你个人的想法例如,“如果可以自由选择,你希望从事哪类新闻的报道工作,为什么?”第三部分:新闻写作根据给定的材料(采访笔记),选取适当的内容和角度写一条新闻第十一讲社会新闻的采访与写作模糊的社会新闻分类:杀人放火、灾难事故民生新闻批评报道社会趣闻,路边社,…定义:关于社会的新闻?排除法之后的新闻?一,社会新闻的范畴“今天”的“社会新闻”一,社会

2、新闻的范畴我的定义:关于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的“好消息”与“坏消息”1,关于社会,而非某一特定领域2,常常带有明显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属性《新民晚报》“岂有此理、竟有此事”专栏(1982.1.9—至今)二,社会新闻的题材与新闻价值社会新闻的常见题材:好消息:社会风貌、新气象(《长风新村新风长》)好人好事便民服务坏消息:突发事件灾害与事故批评报道、负面报道二,社会新闻的题材与新闻价值社会新闻的新闻价值:接近性、趣味性、人情味,并且某一项或者某几项新闻价值超过了专业领域的价值案例:从30年前的一桩大案说起1987年的“于双戈持枪抢窃杀人案”中国第一个转播

3、庭审过程的案件辩护律师的“现场表演”民间盛传“讨老婆要讨蒋佩玲,交朋友要交徐根宝”二,社会新闻的题材与新闻价值社会新闻的功能:呈现社会的图景(七三开还是六四开?)预警和监督社会,影响舆论提供让人“饶有兴趣”的内容《新民晚报》2014年2月11日三,社会新闻的采写关键词1,时空(1)闻风而动:对“第一时间”的重视(2)时刻准备:“随时随地”的新闻读卖新闻,2011新民晚报,2012三,社会新闻的采写关键词2,冲突(1)写社会新闻常以描写“冲突”为重点(2)需要在极短时间内梳理各种利益冲突(3)容易受到受访者的抵触,或者与相关人员发生冲突三,社会新

4、闻的采写关键词3,事实必须重视消息来源,尊重事实重视目击者和当事人的证词平衡报道,要给予“弱势方”说话的权力要尽量取得官方(政府部门、警察、消防队、救援力量)的信息和判断四,几种常见的社会新闻(一)坏消息:灾害和事故导语:灾害和事故报道通常在导语中重点报道伤亡状况和财产损失构成:除了事实,灾害报道还经常报道原因、后续处理、如何预防再发等信息语言:准确、如实地报道,拒绝想象和夸大,也拒绝非正式的定性责任(一)灾害和事故据海事部门报告,6月1日22时左右,隶属重庆万州东方轮船公司的东方之星号游轮在长江水域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境内,突遇龙卷风发生倾覆。

5、初步了解,该船核载534人,实载449人。(华龙网5:46)6月1日约21时28分,一艘从南京驶往重庆的客船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沉没。据长江航务管理局最新情况,出事船舶载客458人,其中内宾406人、旅行社随行工作人员5人、船员47人。目前,已确认现场救起8人,沿江地方政府搜寻到的人员正在核实中。(新华网,6.23:56)(一)灾害和事故个案:典型的灾害报道导语:新京报讯(记者李宁饶沛)昨日8时许,西城区天桥达圆镜胡同的一处平房侧墙倒塌,屋内一女子被砸身亡。信息源:北京消防东经路中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事故原因是……东经路中队的救援人员介绍,昨天

6、8时30分许,他们接到报警后赶到现场发现,……救援者转述被埋女子丈夫的话说,事发时,他正在漱口,妻子在床上睡觉。随着一声巨响墙塌了,把整个床都给埋了。“这个女孩儿不是本地人,在北京有一个姐姐,但是到现在还联系不上。”女子的邻居介绍昨天,友谊医院抢救室医生介绍,被埋女子送来后,即发现已经死亡。西城公安分局治安支队工作人员证实,该女子已经死亡,该案现在由警方负责调查。现场:消防员用手扒土救人■追访“百年老房一下雨就漏”居民希望统一检查平房安全■贴士雨季注意排查房屋隐患(二)犯罪和诉讼犯罪和诉讼报道熟悉法律和政策谨慎使用词语,不夸大,不含混尊重(嫌疑

7、人、罪犯、被害人、家属、办案人员等的)人权和隐私个案:《华夏时报》败诉案2005年12曰2日,《华夏时报》在报道一艾滋病患者时,事先未对当事人进行任何采访和没有征得她同意的情况下,刊登了当事人和父亲、弟弟的照片。《华夏时报》还在当日的相关文章中大量报道了她的一些隐私,如她的父母患艾滋病死亡,她被称为艾滋孤儿;高家一贫如洗、连个破烂也找不到;叔叔及奶奶将她的钱取走;高某有严重的自闭症,情绪不稳定,成绩下滑得厉害而且非常不自信,觉得自己没有用等等。后续:中国自2016年3月1日起实施《艾滋病防治条例》,条例明确规定: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

8、位和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有关信息。(三)社会生活报道社会生活报道“反常规”的事情年仅17岁,却有一个儿子,外来人员小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