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生态控制研究

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生态控制研究

ID:32206153

大小:6.43 MB

页数:143页

时间:2019-02-01

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生态控制研究_第1页
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生态控制研究_第2页
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生态控制研究_第3页
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生态控制研究_第4页
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生态控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生态控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摘要詈鲁曼舅--,一I.,i,.IIII]1—1I—IIIIII皇量篡曼曼曼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生态控制研究植物保护专业博士研究生沈丽指导教师赵志模、王进军教授罗林明推广研究员(摘要)四JII是我国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striiformisWestendf.sp.tritciEriks.)的主要越夏区之一,也是我国小麦条锈菌最重要的冬繁区。小麦条锈菌自越夏区随高空气流传播到盆地冬繁区,经冬、春季大量繁殖并向外传播,成为我国其它麦区的重要春季菌源,由此可见四川在我国小麦条锈病大区循环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小麦条锈

2、菌在四川既能越冬,也能越夏,特别是小麦在川西北不同海拔高度的垂直种植,导致病菌能顺利完成越夏、越冬和周年循环,有利于新小种的产生、保存和发展,使川西北成为我国小麦条锈菌易变区和新小种策源地之一。纵观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历史,四川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异不但对当地条锈病的发生影响重大,而且对全国条锈病的发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控制四川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危害,不仅能确保当地小麦,的安全生产,还能降低外传菌源,减轻我国主要麦区的春季防治压力。研究四川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可为病害的分区治理和大区协同治理提供依据:研究品种抗锈性和条锈菌

3、生理小种动态变化可为预测病害流行和菌源地治理提供依据:研究病害的生态控制可为小麦条锈病的可持续控制提供技术支撑。尽管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对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进行过研究,但受全球气候变暖、耕作制度和品种布局变化等的影响,病害流行规律发生了较人变化。近10年来四川小麦条锈病流行出现了秋苗病害始见期提甲J、流行期加K、危害损火趋重等新特点,有必要重新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住实地凋杏的基础上,利心GlS技术对全省132个小麦土产县(市、区)l987~2006年小友条锈病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袭IUJ.Ftl川拍‘小友

4、条锈病流仃R域两南大学2008届博士学位论文可划分为川西北越夏区、川西南越夏及冬繁区、盆地冬繁区和川东南春季流行区。GIS软件分析发现,病菌孢子在四川盆地内的传播路径为:沿岷江、涪江、沱江和嘉陵江等4条河流自北向南、自西向东传播。通过相关资料研究明确了影响四川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程度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品种抗锈性、冬季菌源量(发生面积)和冬、春季的气候条件。小麦条锈病已成为影响四川小麦安全生产的最重要病害。近年来小麦条锈病在四川连年大发生,究其原因,最主要和最直接的是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小麦品种抗锈性丧失。本研究根据对28个不同

5、毒性谱的小麦条锈菌菌系的反应,并结合品种系谱分析,研究了58份四川省重要小麦品种、育种材料和抗源品种所具有的抗条锈基因。结果表明,Yrl、Yr2、Yr3、Yr5、Yr7、Yr9、Yrl0、Yr24、YrVirl.2、YrAiba和YrSu等11个基因以单基因或基因组合的形式分布在42个供试品种中,其中携带Yr2基因的品种最多,有l1个:携带Yrl0基因的品种次之,有9个;14个品种抗所有供试小麦条锈菌菌系,可能具有Yr5或者Yr24基因;10个品种具有未知抗病基因或基因组合。相关资料和数据分析显示,四川小麦品种抗锈性现状为

6、:新审定品种区试抗性水平有较大提高,但新品种一经大面积推广后抗锈性衰退现象十分严重,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抗锈性水平仍不容乐观。进行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和流行区的生理小种监测,掌握病菌群体组成结构和动态变化,对于预测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以及制定防治策略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可为抗病品种选育、品种布局、轮换等提供科学依据,为研究四川省小麦品种与条锈病菌互作在群体水平上的演替变化规律提供系统资料。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显示,1996.2000年间,条中3l号出现频率占第一位,但呈逐年下降趋势。自2001年起,条中32号出现频

7、率超过了条中3l,成为优势小种。具有较强致病力的Hybrid46和水源11两大致病类群内部虽发生着急剧分化,但两大致病类群所占比例自1997年以来一直稳定在80%以上,尤其是近两年竞高达99%以上,成为绝对的优势种群。近年来,对Hybrid46(含抗性基因Yr3b:4b)具毒性的致病类型出现频率逐年下降,而对水源11类群(含抗性基因YrSu)出现频率逐渐上升,其中条中33(Su.14)类型出现频率近年来上升明显,尤其是在2007年更高达l8%,仅次于条中32,成为第2位流行小种。表现在毒力频率上,四川小麦条锈病菌群体除对Y

8、r3b+4b毒力频率逐年上升外,尤其是对YrSu的毒力频率上升明显,且高丁.对Yr3b+4b的毒力频率,2007年达剑100%。本研究还往二个不同生态区域对小支与蚕豆间作对病害的控制作刖进行了摘要量-I————一⋯——=IIIIII毫曼墨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与蚕豆间作对小麦条锈病和蚕豆叶斑病具有较好的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