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视点视频整帧丢失的错误掩盖算法分析

基于多视点视频整帧丢失的错误掩盖算法分析

ID:32205898

大小:2.24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2-01

基于多视点视频整帧丢失的错误掩盖算法分析_第1页
基于多视点视频整帧丢失的错误掩盖算法分析_第2页
基于多视点视频整帧丢失的错误掩盖算法分析_第3页
基于多视点视频整帧丢失的错误掩盖算法分析_第4页
基于多视点视频整帧丢失的错误掩盖算法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多视点视频整帧丢失的错误掩盖算法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绪论成图像。20世纪20年代,受单视场电视的启发,JohnLogieBaird提出了立体[1]电视的基本技术原理。事实上,立体电视技术和立体视频技术一直息息相关,共同发展。黑白电视时代立体视频技术采用的双信道偏光分像立体技术至今仍被认为是质量较好、且较为容易实现的立体电视显示技术。20世纪50年代,彩色电视结合“互补色立体分像电视技术”实现了彩色立体电视。这种立体电视显示的视频需要两部加装滤光镜的摄像机同时拍摄,并在同一时刻同时显示,观众必须佩带滤光镜观看电视。这种技术兼容性好,但彩色信息

2、不完整,容易造成由入射光谱不一致引发的视觉疲劳。20世纪70年代,陶瓷光开关造就了时分式立体电视技术。这种立体电视技术分别独立编码彩色电视信号的奇场和偶场,能够提供逼真、稳定无闪烁的彩色立体图像,且能够同目前的彩色电视系统、计算机显示器兼容,这也象征着模[2]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系统的过渡。随着三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急速增长,三维市场吸引了众多国家与公司的争相投资。2002年,欧盟启动第六框架计划(FP6,SixthFrameworkProgram)的综合立体电视、多用户立体电视显示等研究项

3、目。2003年,由五家日本公司Itochu(伊藤忠),NTT数据,三洋电器,夏普和索尼组成联盟,将目标定位在开发三维技术潜在的市场三维联盟(3DConsortium2003)。这个联盟的子委员会在2005年就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200个成员。2007年,欧盟启动第七框架计划中的手机立体电视等研究项目。2010年,韩国政府提出“2010年立体视觉”计划,鼓励各单位联合开发包括立体照相机、立体摄像机、立体显示设备等在内的立体产品。2000年,国内出现了第一个实时立体显示系统,这种立体系统利用光学或

4、信号处理的方法将普通信号源的二维图像在显示器上转换成重影画面,观众需要佩戴无线红外眼睛获得三维图像。此外,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宁波大学等单位都展开了针对立体技术不同方向的研究工作。2010年后,中国各大电视厂商纷纷推出立体电视概念产品,争夺立体显示市场。目前,3D技术持续升温,但市场常见的立体显示技术仍停留于基于视差的立体显示技术,这种技术需要精确的参数控制系统,且容易使观众产生不舒适感。相比之下,不需要佩戴任何辅助视具的裸眼立体显示技术能够使3D体验变得更加容易

5、,便捷,必然成为未来立体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2第一章绪论1.1.2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发展视频信号压缩编码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保证压缩码流能够通过有限的带宽,即编码器能够具备较高的压缩比;二是经过压缩编码的视频信号,解压重建后能够保持满足用户要求的视频质量。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ITU-T)与信息技术联合委员会(ISO/IEC)是制定视频编码标准的两大组织,[3]ITU-T制定的标准为H.26L,主要应用于实时多媒体通信领域,如视频会议;ISO/IEC制定的标准MPEG系列主要应用于视频

6、存储、广播电视、因特网或无线网上的流媒体等。1989年,ITU-T分布第一个数字视频编码标准H.261。它详细制定了视频编码的各个部分,包括运动补偿的帧间预测、DCT变换、量化、熵编码以及与固定速率的信道相匹配的速率控制等部分。为了解决不同国家的不同彩电制式,H.261采用公共中间格式(CIF,CommonIntermediateFormat),将每层数据编排为图像层,宏块组层,宏块层,块层,再经熵编码对数据进一步压缩。有效解决了国际会议电视和可视电话的需求。H.263相对于H.261增加为五种

7、图像输入格式,为了适应低码率传输,高图像质量的需求,ITU-T又在1998年后陆续推出了H.263+,H.263++,使其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相对于H.261,H.263系列以8×8块为单位进行运动估计,并采用半像素预测,二维预测,非限制的运动矢量模式,提高了运动估计精确性。同时,采用基于句法的算数编码,高级预测模式,增强的PB-帧进一步提高压缩比。此外,时间分级、信噪比和空间分级,片结构模式、增强型参考帧、补充信息等机制的引入加强了视频传输的抗误码能力以及解码器对丢失信息的恢复能力。MPEG

8、-1标准于1992年正式出版,为工业级标准而设计,可用于不同带宽的设备,以及数字电话网络的视频传输,Internet音频传输等,MPEG-1标准相对于之前的标准以重建视频的降质为代价提高了编码速率。1994年出台的MPEG-2标准以高级工业标准的图像质量以及更高的传输率为设计目标。MPEG视频编码器采用图像序列(PS)、图像组(GOP)、图像(P)、片(Slice)、宏块(MB)、块(B)六层结构,可选择基于帧和基于场的两种宏块结构,并采用分层服务在不同带宽下,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质量的服务。M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