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黑龙江(瑷珲)副都统衙门分析

清代黑龙江(瑷珲)副都统衙门分析

ID:32193744

大小:2.62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2-01

清代黑龙江(瑷珲)副都统衙门分析_第1页
清代黑龙江(瑷珲)副都统衙门分析_第2页
清代黑龙江(瑷珲)副都统衙门分析_第3页
清代黑龙江(瑷珲)副都统衙门分析_第4页
清代黑龙江(瑷珲)副都统衙门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黑龙江(瑷珲)副都统衙门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至殳谢⋯⋯⋯⋯⋯⋯⋯⋯⋯⋯⋯⋯⋯⋯⋯⋯⋯⋯⋯⋯⋯⋯⋯⋯⋯⋯⋯⋯⋯⋯⋯⋯⋯⋯⋯⋯⋯⋯⋯⋯⋯.68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9独创性声明⋯⋯⋯⋯⋯⋯⋯⋯⋯⋯⋯⋯⋯⋯⋯⋯⋯⋯⋯⋯⋯⋯⋯⋯⋯⋯⋯⋯⋯70绪论一、研究目的与意义(一)研究目的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抗俄斗争中屡立战功的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被任命为黑龙江将军。从此,黑龙江和盛京、吉林一样,作为一个独立的军政单位而正式出现。并且在抗俄斗争和平定噶尔丹的叛乱中发挥了臣大的作用。黑龙江副都统,是黑龙江将军辖区下设的

2、二级行政区。副都统驻黑龙江城,又称“瑗珲城”。因此,黑龙江副都统又称“瑗珲副都统”。这一机构的设置对于黑龙江地区的开发和管理起到了深远的影响,黑龙江副都统在其辖区内管理兵丁,巡防驻边,屯田开垦,使得各族人民在此地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黑龙江副都统衙门的设立、衙门的职能、辖区内各民族以及黑龙江副都统撤消的研究,以期正确客观的分析黑龙江副都统衙门的作用,公正客观的评价这一机构的历史地位,从而使人们更加了解黑龙江管理机构的发展历程,推动东北边疆史、民族史、地方史的发展,同时,也为中俄关系史的研究提供一定的镜鉴作用。(二)研

3、究意义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十七世纪,清政府为了抗击入侵黑龙江流域的俄国人,设置了黑龙江将军衙门,并在其辖区内设立二级军政机构副都统衙门,这可以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清代黑龙江城是黑龙江流域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中心,而且是中俄关系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地,从清初的抗击沙俄的侵略到清末的瑷珲保卫战,卡伦山、大岭阻击战等都记录了边疆人民抗击沙俄的英雄业绩。因此,深入研究黑龙江副都统这一课题,对于现今边疆、民族制度与政策的制定起到历史的借鉴作用。此外,本课题为笔者导师周喜峰教授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

4、基金项目《清代黑龙江地方政权研究》课题中的一部分,研究成果将进一步推动师生科研项目的完成。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历史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与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关丁二东北地方史以及与之相关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且有诸多研究成果相继问世。但对于黑龙江副都统的研究,由于资料有限,还是相对比较薄弱。(一)国内研究状况关于黑龙江地方史的研究,从清代就已经开始。清代遗留下来大量相关的官修、私修的史书、志书、历史档案等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以作参考。如《清实录》、《盛京通志

5、》、《八旗通志》、《吉林通志》、《钦定大清通志》、《清代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事例》、《清朝文献通考》、《清季职官表》等史料,记载了关于黑龙江副都统衙门的建置沿革、衙署的迁移、黑龙江副都统历任官员的任职时间等情况。此外,现存的大量地方志也是研究黑龙江副都统衙门的重要资料。如万福麟监修的《黑龙江志稿》、方式济的《龙沙纪略》、西清的《黑龙江外记》、金梁的《黑龙江通志纲要》、徐宗亮的《黑龙江述略》、郭克兴的《黑龙江乡土录》、屠寄的《黑龙江舆图说》、魏毓兰的《龙城旧闻》、孙蓉图的《瑗珲县志》等对黑龙

6、江城的建制、官员的任职情况、地理范围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做了详细而且具体的记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但遗憾的是大多数的相关的珍贵满文档案及汉文档案还在整理过程中或根本就没有整理,实际上,这也是关于黑龙江地方研究较为迟缓和无法深入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现阶段,对于东北行政规划的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黑龙江副都统衙门更是鲜有论述,仅仅在有关八旗驻防、清代东北军政建置的著述中有所提及。如东北史方面的著作:张博泉先生的《东北地方史稿》(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5);佟冬先生的《中国东北史》(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

7、006)。黑龙江地方史方面的著作:石方先生的《黑龙江区域社会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而《黑龙江区域社会研究(续)》(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中又对黑龙江建城以来的社会经济作了论述。同时,由于黑龙江城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很多绪论关于东北民族史研究的著作中的史料也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如方德修所著《东北地方沿革及其民族》(上海:开明书店印行,1948),干志耿、孙秀仁合著《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哈尔滨:黑龙江省文物出版编辑室,1982),傅朗云、杨呖合著《东北民族史略》(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8、,1983),孙进已著《东北民族源流》(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及《东北各民族文化交流史》(沈刚: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薛虹等主编《中国东北通史》(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杨余练等编著《清代东北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杨学琛著《清代民族史》(中国历代民族史丛书,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李德山、栾凡合著《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