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作用机制分析

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作用机制分析

ID:32192880

大小:4.04 MB

页数:94页

时间:2019-02-01

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作用机制分析_第1页
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作用机制分析_第2页
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作用机制分析_第3页
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作用机制分析_第4页
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作用机制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作用机制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1绪论1.1研究背景1983年,自“新经济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由保罗·罗默(PaulRomer)提出后,知识成为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这标志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知识的转移能力、获取能力、吸收能力,能够提高企业投资的收益,由此,转移、获取、吸收、继而创造知识的能力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发展的决定性要素也逐渐从资金、劳动力转向了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源。对于企业而言,由于竞争全球化速度加快、技术更新换代

2、日新月异、产品寿命周期也逐渐缩短,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从开发到商业化所要求的更新速度加快、复杂性增强、组织获利压力加大,使得大多数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也随之改变,持续稳定地创造出新产品和新服务已经成为组织的迫切需要(杨栩,2003)。由于组织本身的专有技术和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单靠组织内部能力和资源来创造知识、开发新技术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这种情形下,不同组织之间的合作创新,被常常用来促进新技术开发和商业化进程(Park,1993)。通过何种有效的合作方式促进知识转移也逐渐成为知识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Jansen,2008)。理解知识转移的内涵能够促进企业的知识转移,对于提高知识主体和知识

3、接受方知识转移的成功率都有重要的意义(Van,2008)。组织间合作的一个关注点就是互补性,拥有着互补性资源和能力的组织进行合作,可以创造更大的协同。由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创新中所需资源的不对称性,客观要求三者在创新中采用产学研合作的模式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整合和协调企业财力资源和高校、科研机构知识资源的有效配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优点,使得产学研合作模式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产学研合作,作为增强科研与市场互动的有效途径,激起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政府和政策制定者的兴趣,他们认为产业界与学术界的密切互动,不仅可以产生共同的利益,而且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4、Conceie,1998)。我国于1986年制定了“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政策,对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进行了相应的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体制改革,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从社会的各个方面来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施行。随后的1992年4月,由国家经贸委、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以期形成产业界和学研界共同发展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又以高新技术创新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为目标,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2010年,国务院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指出,

5、完善科技创新体制,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科研机构和高校创新动力,鼓励大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而产学研合作创新与知识转移研究密不可分,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合作中的重点,国内外对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研究都非常关注(周蓉,2010)。研究产学研合作中知识成功转移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我国的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1995年,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提出了一个后来被反复引用并加以证实的观点:“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己经成为企业

6、关键的经济资源,甚至都可以说已经成为唯一的资源"。这一观点深刻阐述了21世纪经营管理者必须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但是对于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产学研合作创新而言,虽然已经受到了实践界的广泛关注,但其成功率不是很高。产业界(主要指企业)与学(高等院校、研究院所)方在资源和能力方面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和互补性,它们之间的联动可以发挥互补协同优势,使创新集成活动最为有效。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既可以是知识的发送方也可以是知识的接受方,他们之间存在转移意愿、转移能力、信任机制、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影响了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效果(潘杰义,李燕,2006)。学研方是科技创新成果的供给者,而产业界则吸纳创新成果并实施有效

7、的转换以实现市场价值,因此,如何使两种力量互补、互动和协调综合,实现知识从产生到应用整个转移过程的流动,对合作创新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1.2研究意义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学者们一直认为外部知识流动在组织的创新过程中具有2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重要的作用(RigbyandZook,2002)。各组织逐渐认识到,新知识的产生不再仅仅是一个内部过程(Arora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