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复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第一章名词:物质实践联系发展矛盾规律运动意识新事物度量变简答: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2、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3、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是什么,各自有什么特点?4、关于物质定义,恩格斯、列宁有哪些经典论述?5、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什么理论意义?6、怎样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7、怎样理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8、什么是时间和空间?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9、怎样理解意识的起源和本质?10、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哪些表现?
2、11、怎样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12、实践具有哪些特征?13、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4、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及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5、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多样性包括哪些内容?16、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7、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三大规律以及主要范畴是什么?18、什么是矛盾?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19、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0、什么是质变与量变?怎样理解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21、怎样理解辩证的否定观?论述:1、怎样理解社会的物质性?2、怎样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性?3、怎样理解矛盾的同
3、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4、运用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5、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6、运用否定之否定原理,说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重要意义?7、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两者关系怎样?这一原理对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指导意义?第二章名词:主体客体认识真理价值简答:1、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含义、属性及其相互关系。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3、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是什么?4、简述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5、简述认识发
4、展的总规律以及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6、怎样理解真理的客观性?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是什么?论述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何现实意义?(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仅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
5、实性的品格。实践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坚持实践标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破除旧的思想观念和旧的习惯的束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深人实际,在实践中汲取营养,敢想敢干,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和创造各种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公有制形式,以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形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第三章名词:社会存在
6、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1、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是什么?2、如何理解社会存在概念?3、如何理解生产方式的决定性作用?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如何?5、如何理解社会意识及其分类?6、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7、如何理解生产力的构成要素?8、如何理解生产关系及其类型?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内容是什么?10、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的内容是什么?11、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12、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及其历史作用?论述:1、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7、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不仅表现为通过革命实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而且表现为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即实现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旧的社会体制的变革。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革新举措。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改
8、革的直接对象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思想观念等。改革就是要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从用新体制代替旧体制并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