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试述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ID:32174356

大小:56.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1

试述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_第1页
试述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_第2页
试述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_第3页
试述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述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述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其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例如诗歌《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

2、,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开拓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又如《将进酒》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

3、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气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与喷发式的表情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像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想象的衔接是大跨度的,离奇倘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如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诗喜欢用夸张的手法,这首诗就使用了夸张,并且夸张的幅度很大。我们知道,在文学写作中使用夸张的目

4、的是为了突出被描写事物的某种特点,既然是事物具有的特点,就应有一定现实基础,如:露水如珍珠,月色像霜一样,马的奔驰如飞,花像海洋般繁茂广无边际等等。可是李白的诗夸张幅度已大过了事物的现实特征范围,例如“燕山雪花大如席”,比起鹅毛大雪,漫天大雪一类夸张,如席的雪花让人吃惊,这首诗中的三千丈的白发也使我们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出有多么长。如果说夸张的目的是为突出事物特点,白发的特点不一定就是“长”,三千丈更不是一般白发的特点。那么李白诗中夸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应当说,是表达他对所描写事物的心理感受而非现实感觉。这种心理感受显然不是建立在对事物的客观描述的需要上,而是建立在强

5、烈的主观感受基础上,与内心许多丰富的体验融合而成。“白发三千丈”有一种从天而降的意味,突然、猛烈、具有很强的冲击力、使人惊愕,这就是李白某日揽镜自照时发现白发生出时的内心体验,它夹杂着李白对坎坷一生的感慨、悲叹,渗透着李白对悲凉的人生的深沉体验,原以为这些都只是埋在心底深处,哪知今天突然发现在白发上见到了这些感触,丝丝缕缕,尽显人生沧桑,三千丈直落眼前,逼真形象,让人不觉得有多么夸张,其原因就在于写出了心理感受,语句夸张,感觉却非常逼真。诗的前两句写白发之长,深重沉郁;后两句写发之白,也写了初见白发的惊愕、震动。白发之长,是愁情太久而使之然,这一点诗人写明了;发之白

6、,又是为何?却没有点明。其实不言自明:是愁情太浓太重使之然。短短一首诗,把一个愁字写得这么层次分明、形象生动,而语言又像脱口而出,天然质朴,只能说这是得自李白过人的才气。李白的诗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及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其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语言的基本色调。我们在《送友人》这首送别诗中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这首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的山水青山横亘外城之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此两句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刻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水之动态。如此描摹,挥

7、洒自如,秀丽清新。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又如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在诗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