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要决释疑通规(1卷)〖唐基撰〗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1卷)〖唐基撰〗

ID:32173754

大小:4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01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1卷)〖唐基撰〗_第1页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1卷)〖唐基撰〗_第2页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1卷)〖唐基撰〗_第3页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1卷)〖唐基撰〗_第4页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1卷)〖唐基撰〗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1卷)〖唐基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No.1964西方要決釋疑通規    大慈恩寺沙門基撰                   仰惟釋迦啟運。弘益有緣。教闡隨方。並霑法潤。親逢聖化。道悟三乘。福薄因疏。勸歸淨土。作斯業者。專念彌陀。一切善根。迴生彼國。彌陀本願。誓度娑婆。上盡現生一形。下至臨終十念。俱能決定。皆得往生。當今學者。特懷疑慮。為諸經論。文有相違。若不會通。疑端莫絕。略陳十四種。釋湍流。博識通才。幸尋取悟耳。第一金剛般若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疑曰。般若經說。色聲求佛。判為邪道。彌陀觀經等。乃教觀佛身相。又念佛名也。既求

2、佛不離色聲。如何不入邪道。若歸正路。淨土是可依憑。經判為邪。縱作恐歸魔境。二途莫決。皂白請分。通曰。大師說教。義有我門。各稱時機。等無差異。般若經說。自是一門。彌陀等經。復為一理。何者。一切諸佛。並有三身。法佛無形體。非聲色。若以色聲相取。此即為邪。為良二乘及小菩薩。聞說三身不異。即謂同有色聲。但見化身色相。遂執法身亦爾。乃以化身之相。求見法身。妙理精微。相聲永絕。既以色聲求睹。故說為邪。彌陀經等。勸念佛名觀相。求生淨土者。但以凡夫障重。法身幽微。法體難緣。且教念佛。觀形禮讚。障斷福生。願行相資。求生淨土。擬逢化佛。以作不退

3、良緣。所以上代通人。咸依此教。觀形念號。求見化身。冀命終時。親來接引。遂感彌陀化主。降念相迎。報盡乘華。即生彼國。初心後境。理契無違。念號觀形。並非邪道。豈得獨懷一執。不悟聖心。異說紛紜。令他致惑。尋斯要決。皂白足分。猶預既無。歸心妙業。忽生亂想。反墮三途。眾苦迫傷。悔之何及。第二。佛藏經云。若有比丘。見有佛法僧戒可取者。是摩眷屬。非我弟子。我非彼師。非我攝受。疑曰。佛藏經說。心外見佛。皆說是魔。佛非彼師。說彼非佛弟子。如淨土教。專遣念佛名。觀佛相好。求生佛國者。即非佛弟子。佛非彼師。云何得佛護念。往生淨國。仰尋二教。無不佛

4、言。兩說既殊。若為取判。通曰。教跡萬差。同歸一實。隨根差立。義別言詮。審察兩經。文乖理一。何者。佛法僧戒。有三種不同。一者真諦。二者別相。三者住持。真如體淨。二障斯亡。本覺圓明。即為真佛。守性不改。勝智軌成。大士同緣。萬行斯著。即為真法也。冥符理會。乖諍絕言。此真僧也。性潔澄嚴。體淨無垢。即為真戒也。據斯勝義。故說真諦。涅槃經云。若能觀三寶。常住同真諦。此即是諸佛最上之誓願。即其義也。言別相者。佛有三身。即法報化也。法有四種。即理教行果也。僧有二種。即有為無為也。戒者。即在家出家。修道行者。止作二持。一切戒品也。但修別相。為

5、證真諦。起行之徒。只知別相。便為究竟。不悟真原。學戒之流。並為助道。佛之名相。應現非真。用接少凡。權為憩室。下愚不了。預執為真。所以佛訶。稱魔眷屬。佛之真子。要達二空。遠契如如。方期本願。端居名相。不悟真空。卻入魔鄉。遠佛違法。陰魔將越。必因常住法身。煩惱障除。耍賴虛空等定。出天魔界。還由慈力等持。冀殄死魔。功據神足之定。仰瞻四方。非大聖之莫能。伏察四魔。豈下流之有效。若不栖神至道。絕愛網之無由。係想歸真。隔生途之亂軌。所以佛教凡流。且學亂固。若想西方。且求不退。得生化土。見佛化身。化主提攜。得無生忍。平等法界。了達分明。藉

6、此神功。壞諸魔網。近超三界。遠證菩提。若不如斯。還沈惡趣。長時受苦。解脫未期。詳此二因。差無違諍。勿隨一見。浪執生疑。順此要門。乃為想土。仍壞住此。牢絕輪迴。驗此隨行。淺深觀因。自分殊益。詳因念理。契本何差。第三無量壽經云。此界一日一夜修道。勝餘佛土百年。維摩經云。娑婆國土。有十事善法。諸餘佛土之所無有。謂以布施攝貧窮等。疑曰。准此經說。娑婆修道。乃勝餘方。何勞專念彌陀。願生極樂。捨勝求劣。業行難成。取捨二途。幸詳曲委。通曰。善逝弘規靡。不存益。各隨一趣。理不相違。何者。修行之機。凡有兩位。未登不退。難居穢土。欲修自行。多有

7、退緣。違順觸情。便生憂喜。愛憎競發。惡業復興。無法自安。還沈惡趣。若也修因萬劫。法忍已成。穢土堪居。方能益物。既成自行。已免輪迴。十事利他。諸方不及。為餘佛土。依報精華。眾具莫虧。所須隨念。既無乏少。施欲何人。自餘九事。准斯可委。所以自知不退。住此無妨。廣業益他。勝諸佛國。當今學者。去聖時遙。三毒熾然。未能自在。若生淨土。託彼勝緣。藉佛加威。方得不退。是故要生彼國。成自利因。據此而言。差無違諍。第四彌勒問經云。念佛者非凡愚念。不雜結使念。得生彌陀佛國。疑曰。准此經說。夫念佛者。非是凡愚。不雜結使。方成淨業。今修行者。聖位未登

8、。結使不除。如何得往。汝今念佛。功不枉施。疑網稍淹。請垂剖折。通曰。教闡隨機。密旨難悟。色絲之妙。達者須臾。所以取捨不明。浪生疑執。何者。佛教淨業。都是凡夫。因果深信。豈得愚也。今解凡愚。應作四句。一凡而不愚。謂從善趣。乃至十信終心。無得相似唯識智。故謂之凡。但於諦道緣生。深懷仰信。運心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