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中科院成果项目.docx

附件3:中科院成果项目.docx

ID:32163799

大小:1.78 MB

页数:80页

时间:2019-02-01

附件3:中科院成果项目.docx_第1页
附件3:中科院成果项目.docx_第2页
附件3:中科院成果项目.docx_第3页
附件3:中科院成果项目.docx_第4页
附件3:中科院成果项目.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附件3:中科院成果项目.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科院项目简介2013年4月28日77目录1、高性能碳原位包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12、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极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33、可实现高精度操作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与系统54、康复医疗机器人95、自动云观察系统126、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147、管道式油气水分离技术及装备168、内燃机缸体缸套激光珩磨技术189、全铝发动机关键部件陶瓷强化成套技术装备2110、多用途甜高粱新优品种培育及产业化2311、抗感染医用材料2512、人体健康信息无线监测系统项目2713、新型绿色无醛粘合剂2914、金属材料深冷处理装备3115、燃烧合成制备多晶硅铸锭用Si3N4脱模剂33

2、16、专用型钯碳催化剂3517、抗黄萎病转基因棉花新品系的培育3718、新型琼脂糖介质的规模化制备与产业化4019、聚合物微针经皮给药贴剂4320、重离子加速器治疗癌症项目4521、高效节能电机项目4722、探地雷达技术及其应用4923、高精度谐振式MEMS气压传感器技术5024、基于视频分析技术的交通事件检测系统517725、毫米波空间行波管及放大器技术5226、LED晶圆级封装技术5327、抗肝癌藤梨根复方候选新药项目5428、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分析系统5529、针对微血管类疾病的竹红菌素光动力药物5630、遥感与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服务平台5731、大型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估评价与

3、态势预测系统5932、基于文件碎片分析技术的深度计算机取证产业化6133、交互式三维展示系统及服务产业化6334、微/纳结构材料热物性表征仪器产业化6535、基于预处理的污泥减量及C、N、P资源化成套技术6736、复合氧化物吸附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7037、会议组织云服务平台7238、面向移动终端的科普多媒体内容创作与发布云服务7439、科研培训在线云服务7640、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系统78771、高性能碳原位包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名称高性能碳原位包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现状完成小试,进入中试和产业化放大阶段项目基本信息所属行业基本信

4、息项目所处行业现状、规模、行业未来3年左右的增长潜力和预计增长速度:本项目属于新能源材料行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以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可快速充电、安全、无污染、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突出优点被国际上普遍认为是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更是高能动力电池的最佳新型正极材料,代表着未来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派克研究分析认为:超过半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来自亚洲,主要是中国。我国电动自行车每年以15-25%的速度增长,按2015年我国20%的电动自行车使用锂电池来预计,电动自行车市场将带来5990MWh的锂电池需求量,市场容量约130亿元左右。预测2011年至2015年动力锂

5、电池需求将成百倍增长,从目前70.08MWh增加到8003.49MWh的需求量。到2020年,中国仅车用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数千亿元,相应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潜力巨大。核心技术项目核心技术概述:采用具有三维纳米网络层状结构活性碳材料和非活性碳材料相结合的碳原位包覆技术,在降低非活性碳材料掺杂量的同时,实现了提高导电性、锂离子扩散系数和振实密度的多重目的,并且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突出优点。项目技术的独创性、先进性及创新点:本项目组在绿色合成法基础上,采用三维纳米网络层状结构活性碳材料和非活性碳材料相结合的碳原位包覆技术以及新型纳米化元素添加技术,所研发的高性能碳原位包覆磷酸

6、铁锂正极材料作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比容量和安全性能高、无污染、循环性能优异、绿色环保等突出优点,该产品的关键技术成果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其核心技术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知识产权已获得知识产权情况,包括已获得的数量、名称、类型等: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项。未申报的知识产权,即该项技术未来可能获得的知识产权情况,包括类型、数量等:高性能碳原位包覆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备、结构调控和工艺放大等关键技术方面,预期可申请中国发明专利8~12项。三年内研究开发内容计划77未来2-3年内项目技术研究开发要做的工作及预期达到的效果:1.完善和优化三维

7、纳米网络层状结构活性碳材料和非活性碳材料的原位包覆工艺,获得能满足各种市场需求的性能可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优化工艺参数。2.优化无机纳米粒子的添加工艺,进一步优化降低成本的工艺路线,完成中试和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攻关,获得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团队介绍项目团队人数及核心技术人员简介:项目团队10人,其中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1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人。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新型能量转换与储能材料及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承担国家“863计划”资助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