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德育与德育网络.doc

网络德育与德育网络.doc

ID:32159497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01

网络德育与德育网络.doc_第1页
网络德育与德育网络.doc_第2页
网络德育与德育网络.doc_第3页
网络德育与德育网络.doc_第4页
网络德育与德育网络.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德育与德育网络.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网络德育与德育网络摘要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伴随网络时代的飞速到来,教育在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面对网络的丰富性、虚拟性、娱乐性、隐蔽性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德育应运而生。在开展系列网络德育的同时,更应注意深化真实世界的德育工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结合的立体德育网络,让真实社会和虚拟社会互动互补,确保德育的实效性。关键词:网络 网络德育 德育网络以脑动力为核心动力替代20世纪的机械动力,正式宣告人类进入了社会发展的新纪元,即由工业社会过渡到信息社会;而电话、移动电话、传真机、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全面的信息化时代。信息

2、技术正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样也促使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雷·哈蒙德在《数字化商业》一书中指出:“全球电脑网络化发展将成为塑这个星球上生活的决定因素。”网络教育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使教育资源共享成为现实;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条件;有助于实现交互式学习;促进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社会化。同样,这场“学习的革命”也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革命”,因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尤其是德育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强烈的冲击。(一)网络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积极影响1、网络的开放性促使德育成为一种真正的开放式德育。网络的交互性促使我们的进一步转变观念,更加注重立足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

3、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观。2、网络条件下的德育工作内容也得到了新的扩展。信息网络开创了全新的德育文化大环境。把世界各国各地多方位的知识成果连接起来,促进了人类文明成果的大融合和世界文化的大创新。丰富了学校德育的内容。3、网络促使德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德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二)在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越来越多的社会里,传统的德育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1、网上信息丰富多彩,但良莠不分,这对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诸多不良影响(1)文化侵略。目前互联网上中文信息不到1%,而99%的信息是由个别发达国家制作的,如美国占80%。在政治、思想、文化、历史等社会科学领域

4、,几乎全部充斥着资本主义国家的观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不断的文化信息,将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强加于人,从而不可抗拒地影响网民的感受和价值判断,进行“文化侵略”;甚至西方敌对势力和国内敌对分子还常常利用网络来推行他们的“和平演变”政策和其它反动言论。比如:一些好莱坞大片,由于其制作精美,可视性、观赏性强,具有极强的诱惑力,它在带给我们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传递着西方的文化价值观。而我们的青少年一代缺乏对这些经过包装的文化的价值判断,久而久之就会对其文化理念产生亲近感、信任感,最后认同、依赖,并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所有这些势必会影响青少年学生“三观”的形成。(2)黑色信息。黑色

5、信息是指制造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信息,如虚假信息、过时信息、垄断信息,以及其它有悖于社会道德规范的信息。这些信息严重地妨害了网民对有用信息的吸收和利用,同时,也造成了西方的价值观念(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和实惠主义)在整个社会的渗透,这些信息的传播又无疑会腐蚀我们的社会主义公共价值观,造成价值观念的迷失和蜕变,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2、网络的虚拟性、娱乐性往往使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一代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育(1)心理障碍。网络在缩短时空距离的同时,拉大了人们的心理距离。在虚拟环境中,人们无须接触自然、社会及他人,就可以自主地得到他所需要的信息,造成了

6、人们的孤独倾向,诱使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青少年学生逃避现实,沉迷于的网络世界中,这不利于他们与父母、师长、朋友的沟通与交流,更严重的是导致了一些心理问题,如社交恐惧症、自闭症等。(2)黄色流毒。网络中混杂着许多色情内容。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网上一年有45万个色情图片文件,已被查阅过600万次之多,平均每天可以收到1232个色情信息。而由于对“性”的神秘感,一些青少年常光顾色情网站,以满足其好奇心,有些更沉溺其中,无心向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3)上网成瘾。网络引人入胜,常令自制力差的人废寝忘食,无法妥善处理学习、工作与休息的关系,出现“网络综合症”,影响身心健康。尤其是青少年一代,上网成瘾以后

7、,出现了厌学、逃学等现象,如经常有家长在网吧里找到几天未归的子女、老师去网吧寻找逃课学生等的报导见诸于报端。另一方面,学生财力有限,上网费“透支”到一定的数目,就易导致发生诈、骗、偷、抢等现象,从而走上歧路。3、网络运行的隐蔽性往往使不谙世事的青少年学生受骗上当一些人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与隐蔽性行骗。而青少年因其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缺少社会阅历,因而对网络中的虚假信息或骗局缺少辩别力。特别是一些处于心理发育的“逆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