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公示文字部分.doc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公示文字部分.doc

ID:32156581

大小:334.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2-01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公示文字部分.doc_第1页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公示文字部分.doc_第2页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公示文字部分.doc_第3页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公示文字部分.doc_第4页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公示文字部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公示文字部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公示文字部分一、修编目的呼应国家沿海开发战略,落实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及“两个率先”的要求,适应盐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二、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大力推动“六个发展”,聚力“三先”,建设“四城”,做强沿海中心城市,提升盐城综合服务功能与区域竞争力。三、规划理念1、跨越发展快速增长与转型升级并重,沿海开发和内陆发展互动,实现新

2、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融合。2、保护生态合理保护与利用沿海湿地滩涂等特色生态资源,使沿海开发、城镇发展与生态保护充分结合。3、交通引导大力促进沿海港口发展,并通过交通廊道及设施建设,有效引导沿海开发、城镇集聚及中心城市建设。4、城乡和谐立足农业大市特点,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完善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四、规划范围1、市域盐城市市域行政范围,包括盐都、亭湖两个区,东台、大丰2个县级市和建湖、射阳、阜宁、滨海、响水5个县,总面积16931平方公里。2、规划区盐城市市区行政范围,面积2122平方

3、公里。253、中心城区西南至盐淮高速公路,西北至市区界及新洋港、盐靖高速公路北段,东至南洋镇界与沈海高速公路,面积约540平方公里。4、旧城区黄海路、小洋河、串场河包围区域,面积约2.9平方公里。五、发展目标1、综合目标根据全省“两个率先”的要求,践行“三创三先”的江苏精神,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发展速度,缩小与苏南、苏中地区的差距,与全省共同现代化。2、现代化发展目标2015年,形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基本框架;2020年,全市发展指标全面超越高水平小康社会要求,并接近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20

4、30年,全市大部分发展指标超过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并接近或达到省域平均水平。六、发展战略1、经济发展战略:跨越式发展巩固农业发展优势,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工业化的同时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提升传统产业同时大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强对外开放与合作,实现经济发展路径的多元化与发展水平的提升。2、城镇化发展战略:本地城镇化为主加快引导本地人口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中心城市与临海城镇集聚,加快城镇化进程;促动本地高素质人才的留守和回流,加快外地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提升人口与城镇化质量;结合地区发展差异,因地制宜研究城乡发展方式,建立互补

5、协作的城乡关系。3、资源利用战略:保护与利用并重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着力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资源;挖掘各类旅游资源特别是生态湿地等优质资源潜力,营造生态旅游城市特色;促进城镇空间布局紧凑、集约发展及资源有效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城市。4、空间发展战略:海陆并重25城港互动,加强中心城区及沿海县(市)与沿海港口的互动发展;陆海联动,加强内陆城镇与临海港口、产业区的联系,推进内陆与临海互促发展;协调统筹,发挥市域城镇的集群效应以及各自资源优势,实现功能互补。七、区域协调1、与上海关系利用上海“四个中心”和自贸区平台接轨国际市

6、场,作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支点;利用沿海开发带来的交通条件改善,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强化港口、土地资源等对产业转移的吸引效应,打造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载体;利用瓜果蔬菜、畜禽肉类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精深加工,塑造品牌,成为上海农产品供应基地;利用特有生态、文化资源组合发展旅游,积极进行品牌宣传与推介,成为上海北翼旅游休闲目的地。2、与沿海地区港口错位、沿海协调:突出产业港定位,实施错位发展、联合发展;功能错位、特色发展:通过空港、海港两个一级开放口岸的有效组合,发展依托于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地区的特色商务和物流,成为长三角地区针对日

7、韩等东北亚特定地区的开放窗口和物流中转节点;交通衔接、生态共维:强化盐城与连云港、南通的交通联系,共同维护沿海滩涂与生态资源保育,构筑沿海生态安全屏障。3、与苏南地区借力苏南,共建园区:充分发挥土地储备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通过共建园区等形式,持续吸引苏南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成为苏南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地;文化为媒,旅游联动:联动江海旅游文化资源,共同构筑沿江沿海环太湖的江苏特色水上之旅,将盐城旅游纳入全省江海特色旅游体系中。4、与苏北、内陆地区预留通道,辐射内陆:预控至淮安乃至皖北的盐城-蚌埠铁路通道、协调泰州建设盐泰锡宜城际

8、铁路,为苏北苏中及皖北地区增加出海通道,提升盐城的区域地位,放大沿海开发的辐射作用。八、人口与城镇化1、城镇化思路(1)沿海开发推进城乡协调发展25以沿海开发带动地区发展,引导人口向中部城镇轴及沿海节点集聚;以城镇化带动乡村地区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盐城城镇化水平。(2)区域差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