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底质沉积物沉积特征与物源分析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底质沉积物沉积特征与物源分析

ID:32137480

大小:4.45 MB

页数:114页

时间:2019-01-31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底质沉积物沉积特征与物源分析_第1页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底质沉积物沉积特征与物源分析_第2页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底质沉积物沉积特征与物源分析_第3页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底质沉积物沉积特征与物源分析_第4页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底质沉积物沉积特征与物源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底质沉积物沉积特征与物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底质沉积物沉积特征与物源分析摘要本文研究区域位于我国南黄海西部海域,地理坐标为33.50~360N,1190~122oE。探讨研究区内沉积物沉积特征和物质来源,对认识陆架区现代沉积动力过程及评价河流对海洋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研究区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粘土矿物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测试与分析,并结合以上各种指标对研究区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和物源进行了探讨。利用激光粒度仪对研究区486个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测试。结果表明,按照Folk(1970)分类,区内沉积物类型为

2、砾石、粉砂、砂质粉砂、粉砂质砂和泥,局部海区出现砂、砂质泥,其中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为区内分布最广泛的沉积物类型。研究区沉积环境及沉积物物源是控制研究海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的主要因素。对研究区48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化学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许多元素在表生地球化学环境中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基本上都遵循“元素粒度控制规律”。主要元素Al、n、Fe、Mg与大多数元素相关性高,说明其物质来源具有统一性。在微量元素中,Li、V、Cr、Co、Ni、Zn元素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线性关系,

3、说明它们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上,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明显右倾,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反映出沉积物中等程度的Eu负异常。北美页岩和上陆壳配分曲线均近于平坦,在曲线上未见明显的Eu异常,Ce异常也不明显。在研究区选取了48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粘土矿物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粘土矿物组合类型主要为伊利石.蒙皂石.绿泥石.高岭石,组合类型与黄河粘土矿物组合类型相同。利用研究区几个典型的柱状样,对研究区的浅表层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海州湾外的钙质结核砾石形成于晚更新

4、世,在全新世海侵时期被侵蚀而裸露于海底,后期因水动力的改造而混入了新的物质。研究区的粉砂质砂和砂的粒度参数具有滨岸高能带的特征,为全新世初期滨海环境下形成的。1128.1855年黄河从苏北入海,在苏北形成了规模宏大的老黄河水下三角洲,其中一部分覆盖在全新世海侵时期形成的残留砂之上。通过有限的资料分析,本文推断研究区东北部的砂质粉砂为山东半岛水下楔形体的末端沉积体,厚度仅有25Cm左右的砂质粉砂覆盖在全新世初期形成的残留砂之上。本文最后利用粘土矿物物源指示作用、元素比值、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逐步判别分析

5、、判别函数以及碳酸盐的物源指示作用,对南黄海西部陆架区表层沉积物的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南黄海西部陆架区的主要物质来源为黄河输送的物质。一是由黄海沿岸流携带而来的现代黄河物质:二是苏北老黄河口堆积体受侵蚀再搬运而来的物质,这两种物质均与黄河有关。另外研究区东北部和连云港近岸海域物质可能还会受到其近岸侵蚀基岩物质以及邻近海域的侵蚀基岩物质的影响。关键词:南黄海西部陆架;粒度;粘土矿物;元素地球化学;沉积特征:物源分析ⅡAnaIysiSofSedimentarycharacteristicsandprove

6、nanceotsurtlCIaIsedIments一一■●■●.onthewestSouthYeIIOWSeaAbstractThestudyareaislocatedinthewesternSouthYellowSea(33.50~36aN,190-122。E).Itisofgreatsignificanceforunderstandingthedynamicsofmodemsedimentionprocessofthecoastalzoneandthefivereffectonoffshoresedime

7、ntionaswellasthesedimentprovenance.Usingthedataofgrain·sizedistribution,claymineralcompostionandmayorandtraceelementscharacteristicsofthesurfacesedimentssamplescolletedfromthearea,Thispaperdiscussthesedimentaryenvironments,sedimentationprocessesandsedimenta

8、rysourcesinthestudyarea.Gl"alnsizeanalysisofthe486surficialsamplesfromthestudyareaiscarriedoutusingthelasergrainsizeanalyser.AccordingtoFork’Sclassification(1970),sedimentsinthisareacouldbedividedinto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