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1131-2002-大豆疫霉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

SNT1131-2002-大豆疫霉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

ID:32128754

大小:601.9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31

SNT1131-2002-大豆疫霉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_第1页
SNT1131-2002-大豆疫霉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_第2页
SNT1131-2002-大豆疫霉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_第3页
SNT1131-2002-大豆疫霉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_第4页
SNT1131-2002-大豆疫霉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SNT1131-2002-大豆疫霉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豆疫霉病菌检疫鉴定方法MethodsforthequarantineandidentificationofPhytophthorasojaeKaufmann&GerdemannSN/T1131—2002前言本标准的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金火、张大凯、金林。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进出境植物检疫中大豆疫霉病菌的检疫和鉴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大豆

2、夹带土壤中大豆疫霉病菌的检疫和鉴定,同时也适用于大豆疫病已发生地区大豆疫霉病菌的土壤分离和鉴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用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8085—2000植物检疫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检疫鉴定方法3原理3.1大豆疫霉病菌的分类地位大豆疫霉病菌(PhytophthorasojaeK

3、aufmann&Gerdemann,异名P.megaspermaf.sp.glycineaKuan&Erwin和P.megaspermavar.sojaeHildebrand)属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卵菌纲(Oomycetes),霜霉目(Peronosporales),腐霉科(Pythiaceae),疫霉属(Phytophthora),可侵染任何生育阶段的大豆寄主,包括根、茎、叶、豆荚和种子,但以引起大豆根腐病和茎腐病较为普遍,英文名:Soy—beanPhytophthorasteman

4、drootrot,简称大豆疫霉病。3.2检疫原理该病原真菌是典型的土壤习居菌,主要以抗逆性很强的卵孢子在土壤中和土壤中的寄主残体内越冬并长期生存。当田间温度和湿度适宜时,卵孢子打破休眠萌发,产生孢子囊。雨后或灌溉后有积水时,孢子囊很快释放出大量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被雨水冲溅到寄主表面,或受寄主分泌物的吸引,朝根系游动并最终侵染寄主。有水时,在寄主根部外表形成大量孢子囊,在内部形成大量卵孢子。本标准根据病原菌的这一特性,先收集土壤并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使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然后加水浸泡,使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

5、子,再加感病大豆品种的叶碟诱集游动孢子,待游动孢子侵染叶碟并在叶碟边缘(偶尔在叶碟表面)产生新的孢子囊并释放出游动孢子时,即可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3.3鉴定原理大豆疫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形态学特征等与其他疫霉种不同,是鉴定该病原菌的依据。4仪器设备4.1生物显微镜(具油镜镜头)4.2目镜和镜台测微尺4.3具透射光源的体视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不低于50倍)4.4干热灭菌器4.5高压灭菌器4.6普通天平(感量1/100)4.7分析天平(感量1/10000)4.8超净工作台4.9生物培养箱(具4000lx以上的光

6、照)4.10酒精灯4.11铁臼4.12医用注射器(10mL)及针头(18号)4.13医用手术剪、镊子4.14烧杯(5mL、50mL、l000mL)4.15试管(直径12mm)4.16培养皿(直径9cm)4.17载玻片(25.3mm×76.2mm,厚0.8mm)4.18盖玻片(18mm×18mm)4.19三角瓶(250mL)4.20量筒(500mL)4.21滴管4.22Parafilm膜或无色透明塑料袋5药品5.1抗菌素及杀菌剂5.1.1苯莱特(benomyl,研究用纯粉剂或市售可湿性粉剂)5.1.2制霉菌素(n

7、ystatin,研究用纯粉剂或市售医用内服片剂)5.1.3青霉素(penicillin,研究用纯粉剂或市售医用注射粉剂)5.1.4氯霉素(chloroamphenicol,研究用纯粉剂或市售医用注射粉剂)5.2席尔氏浮载剂见GB/T18085—2000附录A。5.3琼脂粉5.4无荧光显微镜物镜镜头油(Nd=1.516)5.5永久封片剂6培养基及用途6.1基础培养基用于病原菌的保存和培养性状的观察、测定。建议采用绿豆培养基(GGA),利马豆培养基(LBA)或V8培养基(V8A),其配制方法及步骤见附录A.1。6.

8、2半选择性培养基用于大豆疫霉病菌游动孢子的萌发、菌株的纯化和病原菌的分离及再分离。1000mL基础培养基经常规灭菌并冷却到55℃左右时加入下列抗菌素,摇匀,倒平板:制霉菌素4mg、苯来特2mg、青霉素250mg~500mg、氯霉素10mg(均为有效成分)。其中研究用纯苯莱特粉剂和纯氯霉素粉剂需事先配制成酒精溶液(母液),并使培养基中的最终酒精浓度不大于0.5%。制霉菌素和苯来特可用多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