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堡油田南部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规律与主控因素分析

高尚堡油田南部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规律与主控因素分析

ID:32127769

大小:2.40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1-31

高尚堡油田南部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规律与主控因素分析_第1页
高尚堡油田南部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规律与主控因素分析_第2页
高尚堡油田南部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规律与主控因素分析_第3页
高尚堡油田南部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规律与主控因素分析_第4页
高尚堡油田南部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规律与主控因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尚堡油田南部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规律与主控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缸油人学(华东)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1.1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当今世界油气勘探与开发主要围绕两个主题:一是提高油气探明率及勘探效益:二是提高油气采收率及开发效益。我国众多的油田开发实践表明,经过一次、二次采油后,仅能采出地下总储量的30%左右,这意味着有60.70%的剩余石油仍然残留在地下成为剩余油【l】,这些残留在地下的剩余石油储量对于增加可采储量和提高采收率是一个巨大的潜力。针对特高含水期河流相的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的研究意义表现在:一方面不仅仅可以在理论上进行详细的探讨,目前针对单砂体的剩余油研究还比较少。其次可

2、以更好的指导生产,提供给油田剩余油的分布状况,为下一步开发调整提供依据,从而达到“控水稳油、增储上产"的目的。本论文拟通过单砂体划分及内部夹层研究、水淹层解释、优势通道分析等精细地质研究,结合动态资料分析,弄清楚高浅南剩余油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也为冀东油田优选有利目标进行钻井评价以及后期的开发方案设计提供依据。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区概况1.2.1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研究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方法很多,如俞启泰【2】将有关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研究归纳为微观分布研究、宏观分布、饱和度研究三个部分。林承焰‘31将研究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研究分为取

3、心技术等6个方面。冉启佑【41,高博禹,彭仕宓‘51将它分为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等6个方面。下面针对本论文题目介绍下剩余油的控制因素与富集规律的研究现状。(1)剩余油控制因素研究现状在大量调查大量文献之后,剩余油的控制因素无非两种,一种是地质因素(内因),一种是开发因素(外因)。内因常包括沉积微相、储层的非均质性、微构造和封闭断层、后期采油形成的优势通道、流体性质等因素。外因常包括井网部署、注采系统不完善、累积注入倍数、生产压差、采油速度以及开发中形成的边底水能量充足形成的水窜、水锥等因素。以下分别简要介绍下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如何影响剩余

4、油分布的。①沉积微相边滩微相对剩余油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一是平面上,在边滩的长轴方向上,由于砂第一章前言体连通性好,孔渗性高,易水淹,而在边滩的短轴方向上,由于连通性受到凹槽的分割,水淹程度相对较弱。二是纵向内部结构,中、下部位为高孔高渗段,易水淹;而上部成为剩余油富集部位【3l。更细的储层内部结构的研究表明:曲流河中单一河道中单一点坝内部由于侧积层的遮挡,往往在沿着侧积层的顶部剩余油较富集【6。们。辫状河中心滩对剩余油的控制表现在,垂向上,心滩坝为不明显的正韵律特征【ll】,中上部因发育“落淤层”致使剩余油较为富集。②储层非均质的影响

5、导致油藏非均匀驱油的两大因素是油藏非均质性和开采非均匀性。当然,储层非均质性是对剩余油分布是重要的地质因素。目前在特高含水的河流相储层中,储层非均质性一般表现如:平面非均质性受渗透率和砂体连通性的差异,注入水或者地层水沿高渗带形成指进,造成了在高渗带地方水洗程度严重;层间非均质性表现在:通常在合注合采条件下,由于各个小层渗透率差别较大,导致层间动用程度差别大,渗透率大的小层形成单层突进,非主力层常常未动用;层内非均质性表现为:河道砂的层内渗透率变异系数一般大于0.7t12】,加上由于受韵律性和夹层控制,造成剩余油纵向差异更明显。目前一

6、般认为河道砂体内剩余油在简单正韵律的上部富集和复杂正韵律层内部多段富集113·14】o③微构造的影响微构造(油层微型构造)指的是由于古地形和对油藏顶部的压实作用所引起的微小波动而造成的构造。在重力作用下,这种微构造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注入水或地层水的流动。如果在微构造的顶部没有钻井,那么剩余油将会残留在这里【15~61。微构造通常有正向微构造(包括小鼻状、小构造阶地及小断鼻等)、负向微构造(包括小沟槽、小向斜等)和斜面微构造(油层正常的倾斜部分)。④优势道对剩余油的影响疏松的砂岩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冲刷后,极易形成次生高渗透带,一旦形成就会

7、极易造成注水低效循环,影响开发效果。根据SY/T6285《油气储层评价方法》,将159m259m为特大孔道储层。目前识别方法主要有:通过注示踪剂盼181;应用试井资料、直接或间接应用测井资料识别等方法识别【1蛇2】;根据物理模拟后,选取的实验参数利用灰色理论来识别【23】;根据选取动静态参数采取模糊综合判别来识别【241;从井组出发,利用综合判别参数法对优势通道进行了判别【25】。优势通道i26】易形成条件有孔隙度大、渗透率高、胶结强度弱、非均质程度强、原油稠、注采2中国石油大学(

8、华东)硕上学位论文压差大。⑤流体性质林承焰研究认为低粘度的原油油水粘度比相对较小,水驱前缘的推进相对均匀,水的指进不严重,较细小的孔道容易被驱替到,油膜和油斑易于被驱走,驱替和开发效率高,剩余油较少。而高粘度的原油水驱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