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处.doc

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处.doc

ID:32109860

大小:2.43 MB

页数:203页

时间:2019-01-31

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处.doc_第1页
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处.doc_第2页
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处.doc_第3页
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处.doc_第4页
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处.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前言本项目汇编收集的148个项目均是由北京化工大学最近几年独立完成或者与其它企事业单位合作完成的职务技术成果。其中一部分已在生产厂家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有一部分项目属于阶段性研究成果,拟寻求合作伙伴,共同开展进一步的开发。需要事先声明的是:首先,考虑到原材料市场的行情瞬息万变,因此,在项目介绍中所列出的成本、投资、厂房、人员及其条件等仅供参考,不作为我方的承诺;其次,鉴于技术价款与研究开发成本、当事人双方的权益和责任以及技术市场的行情等密切相关,我们遵循双方协商议定的原则,所以在项目介绍中并未将其列出。我校除转让已形成的技术成果外,还可接受各企事业单位的委托开发和合作

2、开发项目,承担各种形式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后面列出北京化工大学科研机构设置及科技服务领域介绍,供选择。欢迎来电来函咨询,或登录我们的网站浏览成果、发布需求。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处联系方式部门: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处技术开发科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100029)电话:010-64434925传真:010-64416122单位网址:www.kjc.buct.edu.cn电子信箱:kfb@mail.buct.edu.cn乘车路线1、地铁:乘坐地铁5号线和平西桥站下车,东北出口出站向东150米路北。2、公交车:乘坐13、62、117、119、300快、367、406、464

3、、479、602、641、671、674、684、718、801、839、967、984、985、特8、运通104路和平东桥站下车路北;乘坐361、运通101、运通201路和平西桥站下车向东100米路北。北京化工大学简介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北京化工大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学基础坚实,工学、理学实力雄厚,

4、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建校以来,北京化工大学已为国家输送了9万余名各类人才。学校由3个校区组成,东校区位于北京北三环东路,交通便利;西校区坐落于北京紫竹院公园西侧,环境优雅;北校区在昌平区内,临近著名的十三陵风景区,景色宜人。学校总体占地面积1052亩,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教学大楼、田径场、大学生活动中心和一批装备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室。学校共设有10个学院,全日制本科生13177人,全日制研究生5579人(

5、其中博士594人),高职生1169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5000余人,留学生286名;有教职工1672人,其中专任教师981人,正、副教授608人,两院院士8人,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专家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8人、讲座教授1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1人。学校现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3个硕士点,43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涵盖3个二级

6、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7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实验室,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校级跨学科研究中心,19个校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iii个校级研究所;近百个教学科研实验室。学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目前已经拥有化学、物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3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6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级定点实习基地、2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5个校

7、级教学基地、10个校级教学实验中心;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优秀教育团队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北京市精品课程37门,省部级双语示范课程5门。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迅速,承担重大项目、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经费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全校人均科研经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01年以来,学校已有19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大奖,拥有4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10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4.5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