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105009
大小:208.50 KB
页数:88页
时间:2019-01-31
《元宝山区奶牛产业发展办公室.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奶牛产业政策汇编元宝山区奶牛产业发展办公室奶牛产业政策汇编元宝山区奶牛产业发展办公室目录序言一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1二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三农业部《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四内蒙古自治区《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五内蒙古自治区《奶牛标
2、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划纲要》............六内蒙古自治区《生鲜乳收购管理办法》...................................七赤峰市2010年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八内蒙古生鲜乳收购站管理建设达标标准..................................九内蒙古生鲜乳收购站建设硬件达标标准.................................十内蒙古生鲜乳收购站挤奶规范达标标准
3、...................................十一农业部等十部委《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的意见》.........后记..............................................................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奶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乳品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为促进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
4、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保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正确认识当前奶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奶业持续快速发展,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奶类产量持续增长,乳品消费稳步提高,对丰富城乡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去年以来,我国奶牛养殖效益大幅度下降,部分奶牛养殖户亏损,个别地区出现宰杀母牛犊现象。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奶业发展出现较大波动,直接原因是饲料价格上涨、原料奶收购价格偏低,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奶牛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低,养
5、殖方式较为落后;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不顺,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加工企业恶性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液态奶标识制度不落实;消费群体培育滞后,市场开拓不力。只有采取综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确保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二)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奶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从总体上看,我国奶业发展起步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保持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优化农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是促进产业进步,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改善居民膳食结
6、构,增强国民体质的需要。当前,我国奶业经过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后,正处在从单纯的数量扩张向整体优化结构、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转变的关键时期。各地区、各部门要主动顺应这一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努力把我国奶业发展推向新阶段。 二、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把发展现代奶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保护奶农利益为根本,以提高良种化水平和转变饲养方式为基
7、础,以建立奶农与企业合理的利益关系为纽带,以完善法律法规、质量标准和规范市场秩序为保障,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支撑,努力推进我国奶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和产业化,把我国奶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四)基本原则。 --立足当前解困,着眼长远发展。当前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帮助奶农渡过难关,恢复奶农信心,稳定奶牛存栏,防止奶业大起大落。同时要着眼奶业长远发展,统筹规划,加强引导,积极促进奶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全面提升我国奶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坚持以农为本,理顺利益关系。切实加强
8、良种繁育、科学饲养、疫病防治等基础工作,增强奶农自我发展能力。鼓励企业与奶农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农企一家、互利共赢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为奶业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引导乳品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壮大实力,有序发展。规范企业收购、加工、经营行为,防止恶性竞争。建立健全质量标准,完善检验检测手段,落实产品标识制度,加强市场监管,确保质量安全。 --坚持市场导向,加大政策扶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