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097236
大小:76.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1-31
《三、理清思路,加快建设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胜利同志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9年12月30日)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回顾总结2009年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全面安排部署2010年经济工作任务。区委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前期召开书记碰头会,认真学习了中央和省市会议精神,专门听取了区发改委、统计局、财政局关于2009年各项指标完成和2010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研究提出了我区的贯彻意见;从前天开始,又用两天的时间,组织区委各位常委,区人大、政协党组书记、副书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各位副区长,各街镇党(工)委书记和区直有关
2、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各发展主体2009年的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察看和现场观摩。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在职副区级以上领导干部,各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各镇党委书记、镇长,仲宫镇高而党工委、锦绣川党工委书记,区直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临港开发区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有两项议程:首先请承丙同志讲话,最后我再强调几点意见。26下面,请承丙同志代表区委、区政府做重要讲话。刚才,承丙同志讲了重要意见,实事求是地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对明年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紧密结合实际,全力抓
3、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个方面的问题。一、实事求是,客观总结过去一年的经济工作今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对于历城来说,更是如此。2009年,我们面对两大考验: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影响,占全区工业增加值60%、生产总值36%的济钢集团生产和效益严重下滑,直接影响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5个百分点,影响区级税收6100万26元,如何在这种近几年前所未有、市域内绝无仅有的困境中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继续保持历城在全市经济大区的地位,是我们各级干部面临的重大考验;二是
4、第十一届全运会在山东举办,历城负责摔跤馆和赛马场的建设工作,承担全市33项中11项赛事的组织任务,如何在这种我们以前没干过、现在必须干好的政治任务中展现历城风采、不辜负上级党委和人民群众的重托,如何抓住这一千载难逢机遇推动历城建设管理迈上大台阶,如何做到经济发展和筹办全运两不误、两促进,也是我们各级干部面临的重大考验。面对这两大考验,全区上下没有畏难发愁,没有瞻前顾后,而是以顽强拼搏、勇争一流的精神和信念,紧紧围绕市委“四保”中心任务和区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市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尽职
5、尽责,奋发有为,各项工作强力推进,整个形势健康发展。一是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全区生产总值显逐季回升态势,一、二、三、四季度分别增长1.3%、5.9%、10.1%和12.8%,在济钢工业增加值减少37.1%的情况下,全区全年生产总值仍然增长了8.5%,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难能可贵。二是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区骨干税源的贡献率普遍有所降低,前三季度仅济钢一家企业就造成区级收入缺口1.2亿元,加之国家调整税收政策,推动增值税转型,取消174项收费项目特别是交通规费,使全区财税形势变得十分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区委、区政府从
6、全区大局考虑,坚持任务不变、指标不减,区直财税部门和各个发展主体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深入挖潜,终于圆满完成了全年任务,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7.51亿元,同比增长11%。三是产业结构积极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4.7:60.9:34.4调整为5:54.9:40.1,三产比重提高了5.7个百分点,虽然这是在以济钢为主体的二产严重下滑情况下实现的,但即使济钢各项指标与去年持平,三产比重仍然提高了1.5个百分点,这说明我们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成效是十分明显的。此外,农业在去年调减种粮面积4.526万亩的基础上,今年
7、又调减4.3万亩,全区粮经比例调整为46:54。工业主导产业除冶金钢铁下滑外,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包装印刷、新型能源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了23.1%、58.7%、65.3%、86.5%。四是发展动力明显增强。投资总额全市第一,达到270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工业投资93亿元,同比增长48%,增幅比去年提高33.4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消费总额全市第三,完成219亿元、增长18.6%,特别是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7.9%,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外贸出口总额全市第一,达到6.2亿美元,除济钢外全区自有企业出口额达到4.
8、3亿美元,增长61.4%。五是经营主体逐步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52家、达到344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增加72家、达到190家,这些二三产业经营主体的壮大,为全区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六是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城乡居民人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