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预期效应分析

中国银行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预期效应分析

ID:32088172

大小:653.36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1-31

中国银行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预期效应分析_第1页
中国银行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预期效应分析_第2页
中国银行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预期效应分析_第3页
中国银行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预期效应分析_第4页
中国银行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预期效应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银行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预期效应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也包括城市银行。这种渗透得到了中国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理论界和管理层也大都持有乐观态度。其理由在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除了可以有效缓解中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资本金不足状况外,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获得技术外溢效应,并能够促进中资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等。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股权换技术”。那么股权能否换来技术呢?这一策略在中国银行业能否取得成功昵?二、金融业的特殊性及中国金融环境的特殊性让我们先来分析下中国银行业所处的外部环境: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中国特殊的金融环境。(一)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性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企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

2、券业和租赁业。而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金融不仅是配置社会资源的最重要手段,也是调配经济命脉的供血系统。金融和国防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标志。因为在国际分工已十分发达的现代世界中,许多需求都可以通过交换或贸易得以满足,但惟有金融和国防是花钱也买不来的。当今世界,谁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强大的金融产业,谁就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主角(王征,2006)3。所以说,金融安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正因为金融的重要'夕p国政府总是千方百计地对他国金融资本进入设置障碍。试

3、问中国的金融企业能轻易地在西方发达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廉价获得他们金融企业的股份吗?中国建设银行在纽约和伦敦已设了十多年的代表处了,至今还不能升格为分行(余云辉、骆德明,2005)‘。而反观中国,有些部门明文规定商业银行改革必须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必须与境外战略投资者合资,等等。这样突击式地在金融领域招商弓l资,容易造成中国经济控制权’王征.请“洋大班”胜过“以殴权换技术”[J].财经。2006(6).‘余云辉,骆德明.谁将掌控中国的金融?[J]上海证券报,2005(10)2的丢失。危及国家金融安全。(二)中国金融环境的特殊性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事业取得

4、了巨大的成就,宏观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而言,中国金融改革相对缓慢,实际意义上的金融改革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真正展开。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兑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开放金融业的承诺,以及跟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从而增强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金融改革的节奏明显加快。但是,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金融业面临的风险以及存在的隐患。当前,中国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1,金融结构失衡与融资形式畸形发展使风险集中于银行由于中国资本市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国有银行在资金配置上长期处于绝对支配地位。一方面,

5、居民除了将钱存入银行外,缺乏其他有效投资渠道,加之教育、医疗和社保等改革带来的谨慎性预期,使得边际储蓄率不断提高,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对外源融资依赖程度大,在直接融资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得不主要依赖银行贷款。2.非正规金融规模庞大成为金融安全隐患多年来,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十分困难,被迫寻求非正规金融渠道。目前中国非正规金融的规模据估计已接近正规金融的三分之一。据2005年末,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民间融资规模在一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地下融资规模与正规途径融资规模之比平均达到了28.07%(邹德萍,2006)5。非正规金融属于体制外的,不受金

6、融监管当局的控制,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极易承担高风险,严重威胁中国金融安全。3.金融开放过程中存在“拉美化”风险所谓金融“拉美化”,主要是指本国金融活动越来越依赖于国际资本,本国金融市场逐步为外资所主导,本国的资产定价权、证券服务业、投资收益等大多为国际投资者和外国金融服务机构所控制或支配的一种现象。种种迹象表明,中5邹德萍.金融业:民问银行等待分娩[J].党政干部学刊,2006(9)3国金融确有“拉美化”之虞,直接表现为中国股市并没有真正与国际接轨,不仅谈不上优化资源配置,就是融资功能也急剧萎缩:大批国内优质企业被迫海外上市,国内投资者望洋兴叹;国有金融机构集中大规模向

7、外资转让股权,导致国民财富流失。以高盛当年购买平安保险为例,中国以高收益的保险股权为代价换来美元,而这部分美元又重新投入到美国国债市场,美国仅仅支付了很低的国债利息。在美元完成~次中国之旅之后又回到了美国,同时带走了中国金融业的股权。摩根斯坦利和高盛分别以3500万美元投资平安保险11年共获得了9.7亿美元的回报,但我们取缛的3500万美元资本金买成美国国债,11年只能取得大约2000万美元的收益(余云辉、骆德明,2005)。从主权国家的角度分析,外资是以虚拟的货币符号换取中国金融企业现实的股权甚至控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