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禀赋与中国贸易结构转型——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分析

要素禀赋与中国贸易结构转型——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分析

ID:32081132

大小:2.12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9-01-31

要素禀赋与中国贸易结构转型——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分析_第1页
要素禀赋与中国贸易结构转型——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分析_第2页
要素禀赋与中国贸易结构转型——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分析_第3页
要素禀赋与中国贸易结构转型——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分析_第4页
要素禀赋与中国贸易结构转型——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要素禀赋与中国贸易结构转型——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奥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新贸易理论主要包括克鲁格曼等人的规模经济理论、波斯纳的技术差距理论、弗农的生命周期理论、迪克希特和斯蒂格利茨的差异产品理论、罗默和格罗斯曼的内生增长理论,以及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等;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主要指杨小凯等人用超边际分析法对国际贸易作出的新的解释。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亚当·斯密首先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展示了自由贸易的优点和支持自由贸易的理由。他主张“自然自由体系,明显而又简单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人们可以自由地追逐他们的利益,政府则负责提供适合贸易的法律框架。一个国家只要在国际市场上出口本国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产品,进口生产成本绝对高于他国的产

2、品,就可以使两个国家的福利都得到增加。“如果外国能提供给我们比我们自己制造的还便宜的商品,那我们最好用我们有优势的工业,生产商品去购买这些商品。一但这一理论无法解释一个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有或者都没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是如何进行国际贸易的。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通过建立一个简化的经典模型来说明:即使一个国家没有生产的绝对优势,仍然可以在国际贸易中通过比较优势获取利益。并且这种生产专业化和贸易可以使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均获得利益,这一理论被萨缪尔森称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在这个经典模型中,包括以下一些假定:一种要素,两种商品,不变的规模收益,不变的劳动生产

3、率,两国相对的劳动生产率不同。通过这个模型,李嘉图得出结论:在由价格引导资源配置的制度条件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就可以使贸易带来收益这种“技术可能性”变成现实。最后,只有那些在相对生产效率方面拥有最大优势的部门才能成功进行出口。因此,“与其说克莱斯勒和美国的其他制造商是跟日本的汽车制造商竞争,还不如说是同美国的那些生产效率超过日本竞争对手的行业竞争。"第二节新古典贸易理论20世纪30年代,奥林在《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提出了要素禀赋共51页第4页要素禀赋与中国贸易结构转型理论。由于奥林在书中引用了他的老师赫克歇尔在一篇论文中的观点,因此他的理论又被称为赫克歇尔一奥林理论,即H一0理论。

4、这一理论把国际贸易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由单一要素扩充到了多要素,即2X2X2的模型。并认为,在各国生产水平类似的情况之下,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异主要来自于所使用的要素的价格差异,而要素的价格差异主要来源于各国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由于各种产品所需要的要素的比例是不同的,因此,各国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的时候具有价格优势,从而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这样就形成了国际分工和贸易。H—O理论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即在承认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指出了比较优势产生的源泉,即要素禀赋差异。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成功地解释了产业间贸易的格局,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5、。我国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但是缺乏资本和技术,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在生产充分使用廉价劳动力的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而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存在比较劣势,所以在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的指导之下,我国的贸易政策自然应该是大力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时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第三节新贸易理论1克鲁格曼等人首先将产业组织中的内容引入国际贸易。本国厂商只能在生产多样化的产品和大规模生产少数产品之间选择,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本国厂商最后将选择大规模生产少数几种产品以获得规模经济。而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这种多样化的需求就需要从国外生产者的产品中得到满足,这样国际贸易就发生了。波斯纳(1959)

6、用技术创新理论修正了H.O理论。他认为,由于技术模仿时滞和需求时滞的存在,先进行技术创新的国家在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优势。随后,由于技术随着国际贸易而扩散,这种技术上的优势开始消失,当其他国家的厂商能够生产足以满足本国国内需求的产品的时候,国际贸易就会停止。这一理论还指出了技术变动的原因:一是技术扩散,即先进行技术创新的国家的厂商在进行国际贸易的时候,把自己的技术传播到了国外;另一个原因是技术创新,也就是本国自身的技术研发。弗农在1966年<产品周期中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中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论证了“技术差异决定国际贸易流向’’的观点。这一理论把新产品在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

7、节的要素密集使用程度和各个国家的相对优势以及跨国公司传播技术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说明了随着产品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密集使用的要素的不同,各国的相对优势将会发生动态转变。即贸易优势并不是永远不共51页第5页要素禀赋与中国贸易结构转型变的,只有在科学技术上不断进行创新,才能保持贸易优势。差异产品理论认为,差异产品是指同一产业中存在差异的产品,这种差异分为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所谓垂直差异是指同一类产品在质量和档次上的差异,水平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