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069579
大小:1.90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1-31
《热转移印花剩墨配色系统的分析——热转移印花配色模型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江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签经~套魄⋯日期:川物肌目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江南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2、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签名:夕孓逻盔灸⋯⋯导师签名:歹≥耖。·寺日期.i弘∞罗.3.,争第一章绪论1.1课题意义热转移印花的剩墨再利用和配色系统是国际性的研究热点,也是国际上公认的难题,尽管目前国际上对油墨的配色系统已进行了研究,但这些配色系统仅仅是运用于纸张印刷、油漆等方面,而对于热转移印花工艺过程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技术和产业化的成功例子。专色若以人工调配方式来进行将是高难度挑战,配方的准确性通常很难预料,常用的颜色可能几小时就配好了,特殊的
3、颜色可能调了一整天还调不出来,一般而言人工调配会耗费相当多的材料及人工时间成本,因此计算机配色即可解决相关的配色问题。计算机配色是基于颜色是经由光的吸收和反射所造成的现象,颜料在遭受到光的照射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吸收及反射,被反射的光的波长即决定了眼睛所看到的颜色,而计算机配色在计算油墨配方时,有两个基本的数值:K值(光的吸收值)与S值(光的散射值),另外还要有R值(光谱反射率)才能够计算配方,专色墨涂布在纸上只有K/S值的变异,即纸张表面性质必须归纳印刷适性以利打样应用,所以在配色之前必须先建立一个油墨的母色数据库,详细记载其中油墨的母色的K、S值,当要进行
4、配色时,计算机便会按着不同的百分比来组合相加各单色油墨的K、S比例,以得到与所需颜色之K、S比例最接近的组合,所以计算机配色相较于人工配色而言,可以省去很大的人力、物力。计算机配色在实际的情况并没有办法100%完全吻合,因为其除了与系统等级有关之外,还与使用者所建立的数据库有关,因为计算机配色的第一步是建立油墨数据的数据库,每一个颜色都要加入不同比例的维利油或白墨后辗墨,再测量K、S值,接下来再进行数据库的评估,因为数据库的准确度决定了配方效果,数据库的准确度不好,便不能调配出正确的颜色,另外对于实际应用方面,实际印刷时被印材料与实验室建立时使用的被印材料不
5、同,也会造成计算机配色准确度不好,另外印刷压力、墨膜厚度、供水量、印刷速度控制稍有更动,色块就会有极大的色彩差异,并且专色在干燥前后会形成色彩变异,因此调整出一系列适当的印刷条件与涂布打样系统,在计算机配色中就显得十分重要。虽然如此计算机配方的使用仍可以帮用户省下约10%--20%的开支,另外初次配方的时间相较于人工调配快上近一倍,并可减少颜色修改的次数约50%;剩余的油墨几乎完全可以再利用;改善专色配色品质,降低客户抱怨及退货次数,这些优点对于印刷厂的助益将远超过使用人工配色。因此开发及应用计算机配色技术可以解决印刷厂浪费在配色上的时间、人力及物料的资源,
6、来协助印刷厂解决印刷配色问题,此外也可以提高张页印刷机的竞争力,在面临轮转印刷机大量而经济的生产成本的挑战时,强调提升专色印刷产品的高附加价值,将是张页印刷机与轮转机竞争时的最佳竞争利器。本课题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研究解决以上问题,使得剩墨自动配色系统在转移印花领域得以完善,达到产业化要求。本项目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能够为相关的印染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由于转移印花企业印刷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色墨,并且生产的规模决定了企业对专色墨的需求比较大,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自动配色系统,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2)利用剩墨
7、作为原墨进行配色,解决了企业的废墨处理问题,保护了环境,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课题成功将实现无需专门进行废墨处理,对用过的剩墨用光谱分析仪进行分析以后,通过自动配色系统将剩墨直接混合成为生产所需的色墨。对印染企业来说,可以有效的控制印染中的污染源和废水排放中的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能源。从“清洁生产”和“生态”的角度树立全过程环保观念。3)对提升我国印染的国际地位有积极作用。印刷过程中的剩墨自动配色系统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也是公认的研究难点,尽管已有一定的研究历史,但至今尚无产业化的成功例子。本项目的成功,将对提升我国油墨配色系统的国际地位有积极作用。
8、1.2国内外发展状况目前国外出现了多种型号的测色配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