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033559
大小:67.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1-30
《基础素描的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整理版2015-2016学年第1学期《基础素描》教案一、授课教师: 罗霞二、授课对象:人文学院145环艺班学生(31人)三、授课时间: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18周共108课时四、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1、课程性质: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以理论课教授,教师示范演示以及学生实训相结合的形式来完成《基础素描》这门课程。本课程从实际出发,考虑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的现状,深入浅出地教授学生素描入门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分章节的讲述在实训过程中所能用到的理论知识,详细介绍,安排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训课程,耐心有效地指导实训,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和实训有效的结合起来
2、。2、设置目的:素描是以训练绘画技巧、造型能力、研究造型规律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观察力、鉴赏力和表现力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以及对客观神态的表现和主观意念的表达等艺术语言和手段的熟练运用。此外,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型课程,学生对此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了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基础素描》的开设亦是为了给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好铺垫。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基础素描》是环艺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的奠基石,此门课程开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了学生日后专业课的学习。4、学时分配:一周6课时,18周共108课时。结构素描8课时明暗性素描34课时风景速写3
3、4课时建筑物速写26课时五、授课内容参考学习资料WORD整理版第一部分结构素描练习教学目标:本部门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构图、透视、形体、结构、空间等基本素描概念的学习,并在写生练习中加以实践。培养学生细致、敏感的观察力、画面处理的技能、表现技法。教学内容:结构素描绘画表现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实际操作方法。教学重、难点:形体的准确把握以及空间透视的表现。教学工具:画板、画纸、铅笔或炭笔数支、橡皮擦、美工刀、教材、模具等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新年伊始,新学期开始第一次课,和学生打招呼,然后回顾上个学期学习内容,很自然的提起结构素描。2上学期学习的主要是单个的几何石膏体和单
4、个静物,在几何体与静物的组合方面的绘画表现,尚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提高,提出这周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静物组合的结构素描表现。3提出疑问。如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画面处理能力?(1)三大面五大调(2)构图的重要性与原则要点:变化中求统一要点:画面整体的位置(即整个画面在画纸的位置);参考学习资料WORD整理版画面主体物的位置;非主体物的位置以及与主体物的位置关系。(3)透视视线:目光投射的是直线,是视点与视觉中物体的连接线心点:是视域的中心,也就是画者眼睛正对视平线上的点视平线:将心点延长的水平线,随眼睛的高低而变化消失点:物体由近及远产生透视变化,集中消失于一点二教师示范绘画1在学
5、生绘画时,及时帮助纠正有错误的地方2要让学生站起来观察检查自己的话,引导学生发现错误3在学生自己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改画”的一对一辅导课后作业:临摹一张几何体或静物组合的结构素描总结:回顾此课教授内容,再次强调重点。参考学习资料WORD整理版第二部分明暗素描练习(一)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明暗关系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掌握实际操作的方法,具备画面处理的能力。教学内容:素描作品中的变化的明暗关系以及实训方法。教学重难点:形体的把握、素描作品中因光线产生的明暗变化与明暗关系教学工具:画板、画纸、铅笔或炭笔数支、橡皮差、美工刀、教材、模具等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6、:一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梳理理论知识,并在课堂上点评上节课的作业,以此来巩固上节课的内容,也是为此节课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2作业点评过程中的问题(其实也是一些学生容易走入的误区):作品中透视关系不清晰;对形体的把握有待加强(重中之重);组合作品的构图应采用稳固的“三角形构图”。3结构素描是素描的入门科目,也为素描课程的其他学习阶段打下基础,然后带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明暗素描。参考学习资料WORD整理版二新课程1处理好整个画面的透视关系为了让学生对透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请同学们看窗外的群山,原本是大小相似的山,为何近处的大,远处的小?生活中的透视关系无处不在,那么都有
7、哪几种透视关系呢?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会消失于一点,也称一点透视。成角透视:物体的任何一个面都不平行于画面,我们就称这种现象为成角透视。2如何让多个物体呈现一个和谐的构图关系?(1)什么叫构图构图是指怎样安排好一个画面中多个物体的位置,以及这种组合之间的关系。(2)构图的原理左右关系:一般情况下,侧面物体之前的空间较宽较大,背后较小,上下空出的位置不宜超出也不宜留的太多;上下关系:上下物体的安排,中心在下部主体物与其他物品的关系:主物较大,次物较小,但主要物体切记放在中间位置或太靠边;布局要有主次,疏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