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尖山河小流域植被特征和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

玉溪市尖山河小流域植被特征和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

ID:32025270

大小:1.81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9-01-30

玉溪市尖山河小流域植被特征和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_第1页
玉溪市尖山河小流域植被特征和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_第2页
玉溪市尖山河小流域植被特征和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_第3页
玉溪市尖山河小流域植被特征和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_第4页
玉溪市尖山河小流域植被特征和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玉溪市尖山河小流域植被特征和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摘要:本文的试验区设在玉溪市尖山河小流域,在研究区内上、中、下游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林分建立了9个标准地,进行每木检尺,并对研究区不同植被群落的生物量、群落高度、综合优势比、物种多样性、林冠截留率以及群落地上部分的持水量和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产流产沙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运用研究结果来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调整农业结构,从而使当地森林更好的发挥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功能。得出以下结论:(1)群落生物量:不同类型的植被群落生物量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混交林群落的生物量最大(161.28—174.20r/ban2),其次是次生纯林群落(115.69-162.33

2、t/hm2),再次是人工纯林群落(87.22—102.87t/hm2),灌木林群落的总生物量最小(18.70—43.31t/hm2)。而且,乔木层的生物量远远大于灌木层和草本层;流域中下游群落的生物量远远大于上游群落。(2)群落层次:总体来说,所有群落的乔木层高度都不高,而灌木层和草本层高度都相差不大。乔木最高的是滇油杉和桉树,分别为18m和15m,其它乔木的高度一般都在4--7.5m之间,远远小于滇油杉和按树的高度;而且,群落乔木层的平均高度也是桉树人工林和滇油杉次生林最大,分别为6.74m和5.74m;灌木层的最大高度分别在1.5m一2.2m之间

3、,平均高度在O.40m~0.91m之间;草本层的最大高度都是O.8m,平均高度在0.19m-.0。49m之间。(3)优势种:乔木层的优势种在各自的群落中的重要值都很大,都超过200,而且所有群落的密度都比较高,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别在1000一-4500株/hm2、10000-一35000株/hfIl2、200000--1200000株/hm2之间;灌木层的种群数量明显偏少,小铁子、华西小石枳、荚迷、美丽马醉木、杜鹃等是出现机率最大的种群;草本层的优势种是紫茎泽兰、扭黄毛和荩草。(4)物种多样性:在乔木群落中,云南松次生林、杉木次生林和云南松一麻

4、栎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要比其它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高;而灌木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却相差不大。杉木次生林、滇油杉次生林和云南松一麻栎林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要比其它群落类型稍好;但是,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却都相差不大。(5)持水性能:群落中地上部分的自然持水率与最大持水率最大的都是枯落物层,分别在75.97.116.76%、179.62-214.76%之间,远远大于其它三个层次;灌木层和草本层的自然持水率分别在35.29-52.17%、35.63-49.46%之间,最大持水率分别在45.98-60.83%、51.23—62.34%之间,要普遍比乔木层大(29.

5、10.46.08%、44.02.57.69%)。与之恰好与之相反的是: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的自然持水量(5.08.14.30t/hm2、1.15.4.19t/hm2、1.17.5.77t/hm2)与最大持水量(5.66.20.38t/hm2、1.70.5.63t/hm2、3.21.13.68t/hff),远远小于乔木层(23.51.55.91t/hm2、30.27—79.25t/hm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最大蓄水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最大的是坡耕地,为4590.2t/hm2,最小的是退耕地,为4071.0t/hnl2。(6)林冠截留:云南松次生

6、林群落的林冠截留量和林冠截留率都要明显比桉树人工林群落大,在0.10.Oml的大气降水范围内,云南松次生林的林冠截留率在30.30-100%,而桉树人工林的仅为16.26.66.67%:而且,当大气降水超过10.Omm时,云南松次生林和桉树人工林群落的林冠截留量的增量都很小。(7)产流产沙规律:不同地类的林冠截留量与产流、产沙量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二次曲线关系,人工林的曲线分别为W。=-73.815+5.867I。一0.055I;2和sl=一172.78+13.13I。一0.078Ic2;次生林曲线为W2=一7.715+0.459I。一0.003I。2

7、和S2=-20.073+1.179I。一0.008I。2。不同地类的产沙量与产流量之间则存在非常显著的线性关系,人工林为Sl=0.534W。+0.683,次生林为S产0.608W:+0.121,坡耕地为S3:1.466W3+0.227,退耕地为Sf0.735W。+0.027。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建议在尖山河小流域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应该加大退耕还林的力度,在加强对现有天然次生林保护的同时,大力改造结构单一的灌木林和荒草地,使其成为人工一天然复合型乔、灌、草混交林,从而更好的发挥森林的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功能。关键词:植被特征、水土保持效益、群落类型、物

8、种多样性、尖山河流域IIAbstract:ExperimeuralzoneofthisstudyWills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