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古今 继承发展.doc

贯通古今 继承发展.doc

ID:32001799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30

贯通古今 继承发展.doc_第1页
贯通古今 继承发展.doc_第2页
贯通古今 继承发展.doc_第3页
贯通古今 继承发展.doc_第4页
贯通古今 继承发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贯通古今 继承发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贯通古今继承发展——浅析中小学传统美德教育的发展作者:河南省新密市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陈洪涛摘要:民族心理的历史遗传性决定了现代中小学德育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自身的传统美德教育。但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探索与解决的问题,虽然如此,我们仍然要始终坚持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深入挖掘传统美德资源,在开放式的氛围中构建学生的道德体系。关键字:德育民族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被人们广为接受、符合时代精神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与风俗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调整与更新。它既有强烈的历史继承性,又有鲜明的时代变革性。作为

2、教育灵魂的德育,不能也不应该脱离本民族的传统美德。1我们应重视传统美德在德育中的基础地位德育以正向影响人的内心及外在行为为最终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考虑学生接受这些道德规则的可能性。对于不同国家的人们来说,这种可能性更多的依赖于本国的传统思想。因为本国的传统思想,特别是那些美德,它们往往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人们的思想施以巨大影响,心理学认为,新知识、新观念的接受,如果与原有观念是一致关系,那么它在人内心就不会引起冲突,教学效率就高些;反之,就会造成心理冲突,这时就必须将前者或者后者加以改造使二者相顺应。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必须考虑原有之观念。反映

3、到德育领域则表现为对传统美德的重视。十九世纪中期,德国伟大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提出过教育的“文化适应原则”。他所指的“文化”包含多种含义,总的来说指的是由民族历史的传统与发展所形成的一切社会文化。他指出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受时间、空间、社会风俗习惯、时代精神、历史的和现代的文化所影响。而时代精神、现代文化无不有强烈的历史继承性,也就是说,教育不能脱离历史、脱离时代,而必须适应社会文化的状况与其内在要求,以内心改造为内容的德育尤其如此。乌什斯基在谈及教育时也十分注重民族性原则。他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是在民族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所当然地,中

4、华传统美德作为中国民族特征之一,应该纳入到教育内容之内。檀传宝在其人性观中提出了一个新论题“新性善论”。他认为“由于人类整体社会实践的作用,人类个体已经先天的拥有对个体来说是先验但对人类整体来说是后天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遗传存在。”“正是由于先天得到的禀赋存在,道德教育才能有发掘、发扬光大这一禀赋的可能。”德育所做的也是它所能做的就是,提供一种有利于道德生长的价值引导环境而已。那么就我国中小学生而言,由于受这种民族特质遗传的影响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他们本身已具有传统美德的萌芽。一切德育都只能适应自然,并且切实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才能有效。因此,无论是从教育

5、的角度分析,还是从心理方面阐述,传统美德教育都应在德育中占重要地位。2传统美德的内容从尧舜“禅让”、夏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到齐国管仲提出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都属于儒学之前的道德文化;周代以礼为主导,孔子提倡“仁”,孟子提倡“义”,而且把“仁”放到了第一位,将“礼”降到第二位;汉代的董仲舒提出了“五常”:仁、义、礼、智、信,只是在孟子的“四德”的基础上增加了“信”。从此,自周以来所逐步形成的这五种道德规范,才真正被官方认定、推向社会并影响深远;自汉至唐,先后提出以孝治国,推行“举孝廉”的吏治,“孝、廉”这两种道德规范日益受到新

6、的关注;宋代提出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一直影响到明清,以致影响到了朝鲜、韩国等东亚各国。从清末到民初,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对中国弱势文化的冲击,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都认为道德是中国之长项,只要推陈出新,就能够建构中国的新道德;梁启超等维新派,试图以“孝、悌、忠、信”这四德为基础,吸收西方近代道德精华,建构中国新道德,孙中山、蔡元培等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新八德,这是中体西用、中西道德精华相融合的杰作;国民党在八德的基础上,加上了“礼、义、廉、耻”这四维,统称为“四维八德”,沿用至今。从总体上看,“仁、义、礼、智、

7、信、廉、耻、孝、悌”等基本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道德本身就与生活密切相关。时代在变,但生活的最基本单位仍然是人,因此这些传统美德范畴不会随时代的变迁而消亡,仍是今天我们道德教育的重心所在,当然有些道德并不一定完全符合现代时代之精神,它需要我们对其加以补充、完善,但这不应成为我们拒绝、忽视传统美德的理由。3当今中小学传统美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对德育个体享用功能认识不足中国传统美德在当今中小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传统美德以社会为本位,由此出发,教育以约束个人、维和社会秩序为目的,个体道德修养以“无我”为最高境界,道德评价以恪守本分为基本标准,个人的

8、合理的主体需要被忽视,个人的主体性被泯灭。例如通常把利他、奉献、自我牺牲等视为道德核心,存在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