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发展适宜性课程(完整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生小组论文论文题目:发展性适宜课程姓名:学号:院(部):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学前教育导师:王晓梅完成时间:2017年4月3小组成员发展适宜性课程小组成员:某某某导师:王晓梅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摘要我们小组一共九个人,在王晓梅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发展适宜性课程,包括发展适宜性课程的特点,文献综述,核心概念,评价及反思,课程目标,发展历程,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等八个方面。关键词:发展,适宜性,课程2小组成员DevelopmentSuitabilitycourse
2、Ph.D.Candidate:LaserDirectedby:XXXUniversityofSchoolofEducationScience,XinjiangNormalUniversityAbstractOurteamatotalofninepeople,undertheguidanceoftheteacherWangXiaomei,ourgroupofcleardivisionoflabor,fromthefollowingseveralaspectsofthedevelopmentofappropr
3、iatecurriculum,includingthedevelopmentofsuitablecurriculumcharacteristics,literaturereview,coreconcept,evaluationandreflection,curriculumobjectives,developmentcourse,maincontents,researchmethodsandsooneightaspects.Keywords:Development,Suitability,course2小
4、组成员目录摘要1Abstract2目录3引言4文献综述5参考文献11第1章发展性适宜性课程核心理念121.1儿童年龄的适宜性121.2个体差异的适宜性121.3社会文化差异13参考文献14第2章发展适宜性课程主要内容152.1课程152.2教师162.3特点182.4参考文献19第3章发展适宜性课程目标203.1总目标203.2领域目标213.3评价213.4参考文献22附录23附表一、组员查找内容列表23附表二、分工明细24致谢24小组成员262小组成员引言自从美国教育协会1987年颁布的《适宜0-8岁
5、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提出“发展适宜性教育”这一概念以来,有关“发展适宜性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和具体化。《适宜0-8岁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提出了发展适宜性的概念:一是适宜儿童的年龄;二是适应儿童的个体差异(在1997年又加入了文化的适宜)。而美国《3-5岁儿童运动课程的适宜性实践》的出版,标志着发展适宜性课程有了对课程和内容进行评估和改进的依据。《3-5岁儿童运动课程的适宜性实践》的内容不仅体现了发展适宜性教育“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和文化适宜性”的基本内涵,也蕴含了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基本目标。2小组成
6、员文献综述一、发展适宜性与学前教育全美幼教协会在在1996年颁布的《0-8岁儿童的发展适宜性方案》针对儿童的年龄进行了不同的划分,提供了不同年龄组儿童发展的特点及大体预期目标并根据其基本原则提出了发展适宜性和非发展适宜性的教育实践这个方案是建立在教师对儿童群体、个体以及其赖以生存和学习的社会文化环境了解基础上的。它从五个方面对早期教育的实践方法进行具体指导:营造一个相互关爱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要能够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构建发展适宜性课程;评估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与家庭建立互动关系。(唐淑,孔起.英国外幼儿园
7、课程【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5页)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就是“构建适宜性发展课程”,方案提出了发展适宜性课程的定义,建构发展适宜性课程的指导方针,还针对3-5岁儿童的适宜与非适宜方案为例,探讨发展适宜性课程的基本框架。(沈洁,利用专用活动室构建幼儿发展适宜性课程的研究【D】苏州大学)背景和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前教育出现了明显小学化的倾向,这种情况引起了美国最大的群众性早期教育组织——全美幼儿教育协会的关注,为了凸显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的发展,反对早期教育中出现过多的学业压力,他们在1984
8、年颁布了一个高质量的早期教育方案的认证标准,这个标准你已经有了“发展适宜性”的教育思想。两年后,他们再次颁布了《适宜0-8岁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的声明,这份声明首次提出“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的基本观点和实施方式等,还特别指出了儿童游戏的重要性。而后,在1992年和1995年,布里德坎普和罗斯格兰特还分别出版了《达成潜能:适宜幼儿的课程和评价》《达成潜能:早期教育课程和评价的转换》,这两本书进一步强调了“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