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998022
大小:99.7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30
《《GBT14234-1993-塑料件表面粗糙度》.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4234一93塑料件表面粗糙度Surfaceroughnessforplasticparts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塑料件表面粗糙度参数、参数值和对其要求的一般规则。本标准主要适用于电子、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等产品用塑料件表面粗糙度,其他产品用塑料件表面粗糙度亦可参照应用。2引用标准GB131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代号及其注法GB1031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GB3505表面粗糙度术语表面及其参数3术语、代号本标准使用的术语如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轮廓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轮廓最大高度R-取样长度1、评
2、定长度1}、轮廓微观不平度平均间距Sm、轮廓的单峰平均间距S、轮廓支承长度率t、轮廓水平截距‘等按GB3505规定。4表面粗糙度参数4门根据需要,应从下列三项中选取一个或两个表面粗糙度参数。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轮廓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轮廓最大高度R。注:推荐优先选用a4.2附加表面粗糙度参数S.,S,to,按附录A(补充件)规定选用。5表面粗糙度参数值5.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数值从表1中选取。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和轮廓最大高度R、数值从表2中选取。表1和表2中第1系列值为优先选用值。5.2相应于不同加工方法和不同材料所能达到的R。
3、数值范围,按附录B(补充件)规定。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一03一04批准1993门2一01实施GB/'r14234一93表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数值第1系列第2系列一0630.0080.504.0080.0100.635.01250.0161.008.01600.0201.2510.00.2012.50.0320.252.016.00.400.0400.322.520表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和轮廓最大高度R,数值第1系列第2系列0.0253.20.0320.324.0400.0506.30.0400.505.063().10012.50.
4、0630.638.0800.20250.0801.0010.01250.40500.1251.2516.01600.801000.1602.0201.602000.252.5326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取样长度1应从下列系列数值中选取:。08,0.25,0.8,2.5,8mm。评定长度1。一般选取5个连续取样长度(1.=51)。若被测表面粗糙度均匀性较好,可取小于5个取样长度的评定长度;反之,可取大于5个取样长度的评定长度。7规定表面粗糙度要求的一般规则7.1本标准采用中线制评定表面粗糙度。7.2应按表面功能和质量要求给定表面粗糙度。否则,可不
5、规定,也不需检查。7.3表面粗糙度要求,不适用表面缺陷(气孔、熔接痕、划伤等)。7.4在规定表面粗糙度要求时,必须给出粗糙度参数值和测定时的取样长度两项基本要求。必要时,可规定加工纹理、加工方法、加工顺序等。7.5表面粗糙度的参数值是指在垂直于几何表面的截面上获得。如沿表面的截面方向与高度参数最大值方向一致时,则不规定测量截面的方向,否则,应在图样上标出。7.6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按GB131规定。GB/T14234一93附录A附加的评定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补充件)A1根据表面功能要求,除表面粗糙度基本评定参数(R=R=R,)外,还可选
6、用下列附加的评定参数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轮廓的单峰平均间距S;轮廓支承长度率t,A2附加评定参数值见表Al、表Ago表Al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二和轮廓的单峰平均间距S数值mm0.01250.025}0.050}0.100{0.200.400.801.60表A2轮廓支承长度率‘30}40}50}60t=.注;t。值是对应于不同的水平截距二给出的,应首先求出水平截距‘。‘值可用徽米表示,亦可用R,的百分数表示。附录B不同加工方法和不同材料所能达到的塑料件表面粗糙度(补充件)B1不同的加工方法和不同材料所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见表Bl
7、eGB/T14234一93表B1不同加工方法和不同材料所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加下{R参数值范围,A-材料方法0.01210.02510.05010.10010.20010.40}0.806013.2016.30一12.50125PMMA(有机玻璃)ABSAS聚碳酸醋热聚苯乙烯注塑聚丙烯性尼龙射狈聚乙烯料聚甲醛成聚矾聚氯乙烯聚苯醚氯化聚醚PBT执一固氨基塑料性酚醛塑料塑料硅酮塑料压氨基塑料制酚醛塑料和啼胺塑料挤硅酮塑料胶DAP成不饱和聚醋型环氧塑料有机玻璃机械尼龙加聚四氟乙烯工聚氛乙烯增强塑料注:模塑增强塑料件R,数值应相应增大两个档次。附加说
8、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机械电子工业部机械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标准化研究所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廷彦、陈庭彦、陈捷、付叔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