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 [古典著作]

日知录 [古典著作]

ID:31987519

大小:415.31 KB

页数:92页

时间:2019-01-30

日知录 [古典著作]_第1页
日知录 [古典著作]_第2页
日知录 [古典著作]_第3页
日知录 [古典著作]_第4页
日知录 [古典著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日知录 [古典著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日知录第一辑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与下者谓之器,非器则道无所寓,说在乎孔子之学琴于师襄也。已习其数,然后可以得其志;已习其志,然后可以得其为人。是虽孔子之天纵,未尝不求之象数也。故其自言曰,下学而上达①。注:①《史记》卷47《孔子世家》,“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

2、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中华书局标点本页1925,以下简称“中华本”)而清人崔述(东壁)疑此为后人伪托之说。讲:这是顾炎武认识论之最简明扼要的一次表达。他借用《史记》中孔子的一段故事。故事说,孔子在跟鲁国击磬乐师师襄子学习鼓琴过程中所遭历的几个阶段。先学到了曲谱,但未学到节奏;学到了节奏;但还奏不出气氛。最后,孔子进入了一个神秘主义的境界,他看到一个黑黑的高个子的人,眼睛迷迷茫茫地向前望着。师襄子说,那就是乐曲中传写的人物周文王呀。顾炎武借这段故事,讲他自己的朴素的、实践的唯物主义思想,和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上升。他说,“器”(物体,放大一点就是物质)是形

3、而下的,“道”(概念、哲学、抽象、认识)是形而上的。没有底下的,上边的就安放不住。所以学习,要从底下一步步地向上,像学习鼓琴一样,先熟悉乐谱,再练习节奏,最后才能奏出气氛。顾炎武一生一直奉行他自己的这一信条:“下学而上达”。但这一信条,又不可绝对化;绝对化了,就会排斥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反作用。作用和反作用,总是统一着的,不能片面。顾的好朋友张尔歧(稷若)和李颙(二曲)就曾对他提出不能片面绝对化的一些辩论。言私其豵“雨我公田,遂及我私”,①先公而后私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②先私而后公也。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③,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

4、为之禁。非惟弗禁,且从而恤之。建国亲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至于当官之训,则曰,以公灭私。然而禄足以代其耕,田足以供其祭,使之无将母之嗟④,室人之谪⑤,又所以恤其私也。此义不明久矣。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至训矣。注:①见《诗·小雅·甫田之什·大田》篇二章。②见《诗·豳风·七月》篇四章。豵(z^ng宗):小豕(猪)。豜(ji3n坚):三岁大猪。③见《礼记·礼运》篇。④见《诗·小雅·鹿鸣之什·四牡》篇五章有“将母来谂”句。⑤《诗·国风·邶风·北门》篇二章及三章有“室人交偏谪我”句。讲:马克思主义,着重地

5、讲公有制和私有制,也就是人们财产所有的归属。顾炎武距离这些较远。但他也从他的时代和认识角度去谈“公”和“私”。必须事先讲明,顾所说的“公”和“私”,有其模糊之处。他讲的“私”,大体就是私有制。他讲的“公”,却不一定是指原始公有制,而是讲的阶级社会产主以后的由贵族统治的国家。但他在这里还是讲出了一点东西。他说,人们讲“以公灭私”,讲“有公无私”,这些话,要么是“当官之训”,要么是“后代之美言”,也就是说,是口号标语。实际上,不能把阶级国家的“公”太绝对化了,一点“私”也不照顾,让人民无休止地去服徭役(如《四牡》)、无休止地去办公(如《北门》)。顾炎武提出,对“私”要

6、“恤”(照顾);可是他又说,“此义不明久矣”。我们“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味讲“大我”、“破私”,终于到了无法遵循的地步,也是由于不明白“恤”的道理,不明白“小我”和“大我”间辩证的关系。自开放以来,“大我”、“小我”间的关系,才比较理顺了一些。大原“薄伐ǎ狁,至于大原”①,毛、郑皆不详其地②。其以为今太原阳曲县者,始于朱子③,而愚未敢信也。古之言大原者多矣,若此诗,则必先求泾阳所在,而后大原可得而明也。《汉书·地理志》安定郡有泾阳县,开头山在西:《禹贡》泾水所出。《后汉书·灵帝纪》段颎(j%ng迥)破先零羌于泾阳;《注》,泾阳县属安定,在原州。《郡县志》原州平凉县

7、,本汉泾阳县地,今县西四十里,泾阳故城是也。然则大原当即今之平凉,而后魏立为原州,亦是取古大原之名尔。计周人之御ǎ狁,必在泾原之间,若晋阳之太原在大河之东,距周京千五百里,岂有寇从西来,兵乃东出者乎?!故曰,“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而《国语》“宣王料民于大原”,亦以其地近边而为御戎之备,必不料之于晋国也。又按,《汉书》贾捐之言,“秦地南不过闽、越,北不过大原,而天下溃畔”。④亦是平凉,而非晋阳也(汉武帝始开朔方郡,故秦但有陇西、北地、上郡而止;若晋阳之太原,则其外有雁门、云中、九原、不得言“不过”也)。若《书·禹贡》“既脩大原,至于岳阳”、《春秋》“晋荀吴帅师败狄

8、于大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