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984396
大小:814.0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1-30
《《多收了三五斗》37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农民丰收喜悦2多收了三五斗叶圣陶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3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主题。4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江苏苏州人。幼年时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先生,家境清苦。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朱自清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原名叶绍钧,代表作品《潘先生在难中》《夜》《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走近作者520世
2、纪30年代,洋米洋面充斥中国市场,米价大幅度下跌,使广大产米区失去了销售的场所,农村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之下,已经濒于破产。当时上海人一般吃的是泰国米、安南米、以及美国面粉和澳洲面粉。正如当时有的评论文章所指出的,连年灾荒,农村中“十室九空”“哀鸿遍野”,同时,“洋米输入……其富人仍然可能以谷食饶足,廪lǐn囤不空,口腹不饥”。1932年邀天之幸,各地粮食丰收,可是粮价太贱,农民的贫困反而愈加深重,“放下禾镰,没有饭吃,成为农村之普遍现象”,甚至“有许多田地因为粮价太贱简直没有人去收获,恐怕收了反而赔累”。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反映的
3、正是当时的社会现象。写作背景6埠头占卜作梗粜斛子廒间褡裢窠沽执拗呷写意停泊船舷不屑嗤笑bùzhānbǔgěngtiàohúáodāliánkēgūniùxiāxièbóxiánxièchī听课文录音,积累下列字词,注意加线词的读音7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讨论问题:1、小说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什么环境之中?2、小说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3、小说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哪三个场景?8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大环境:20世纪30年代初期国民党统治下的江南农村;小环境:万盛米行旧毡帽朋友米行先生米行贱价粜米街头
4、犹豫购物船头酒后谈论整体感知9课文是以旧毡帽朋友的活动为线索来写的,重点写了三个场景,能说出是哪三个吗?(即三个层次)第二层:(第35—44段)写街头购物;第三层:(第45—71段)写船上喝酒、议论。第一层:(第l一34段)写贱价粜米;101、旧毡帽朋友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和打算去粜米的?2、旧毡帽朋友等到的是什么结果呢?找出相应语句,分析旧毡帽朋友的感情和态度是如何变化的?怀着美满的希望,因为今年多收了三五斗,谁都以为可以透气了!希望的肥皂泡完全破灭.希望—愤激—哀求—失望—贱卖整体感知11研读课文3、旧毡帽朋友急着“占卜”他们的命
5、运,“占卜”一词写出了他们怎样的心情?可以看出怎样的社会现实?“占卜”一词,写出了他们既怀着希望,又提心吊胆,怕希望不能实现的心情。由此看出,虽然丰收了,但他们的命运并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上,而是掌握在米行老板手中的现实。走进米行12研读对话,思考讨论1、小说围绕米价,写了一大段旧毡帽朋友与米行先生的对话。旧毡帽朋友说话的语气是如何变化的?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旧毡帽朋友什么样的心情?2、对话刻画了他们各自怎样的形象?语气由“愤激”转为“哀求”。感受到他们无可奈何的痛苦的心情。“旧毡帽朋友”是中国农民的群像,在旧社会他们是受压迫、
6、受剥削者,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也有希望,有时也有“愤激”,也有抗争,但更多的是哀求、忍让。“米行先生”可能是资本家,也可能是资方代理人或雇员,是代表维护资方利益的。在与旧毡帽朋友打交道时颐指气使,居高临下,冷淡、厌烦、鄙视、威吓。133、如果不将米卖出去,农民还有别的出路吗?从粜米的部分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怎样的特点?路路断绝,别无选择.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国民政府税卡林立,农民已无路可走.141、旧毡帽粜米前原先有很多计划,从这些计划中你看出了什么?2、离开米行,农民是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上街购物的?写
7、街上的热闹对表现农民的遭遇有怎样的作用?都是生活必需品,他们的要求是不高的。失意和痛苦。热闹的场面更加增加了悲剧色彩。走进街头152、面对路路断绝的现实,农民的思想态度和认识在粜米的时候相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失望—愤激—反抗已经意识到自己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人物对话中袒露了广大农民心中仇恨的火种,生动的描写了他们逐渐萌发的反抗意识。回到船头1、回到船上,旧毡帽朋友们边饮酒边谈论,这段谈话很有层次,请用关键词概况。从“亏本”谈起——“不缴租”“宁可去吃官司”——“退租”去“做工”——“路路断绝”“沉默”
8、——有人提出“我们年年种田,到底为谁种的?”——“抢米”。16结尾分析小说写了三个场面,已经很完整了,为什么还要加上最后一个段落?试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含义及作用。走在各处这说明在当时的中国农村,农民获得丰收却反而濒临破产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从而深化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