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1241-2010-草地螟防控技术规范》.pdf

《DB13T1241-2010-草地螟防控技术规范》.pdf

ID:31982678

大小:242.1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30

《DB13T1241-2010-草地螟防控技术规范》.pdf_第1页
《DB13T1241-2010-草地螟防控技术规范》.pdf_第2页
《DB13T1241-2010-草地螟防控技术规范》.pdf_第3页
《DB13T1241-2010-草地螟防控技术规范》.pdf_第4页
《DB13T1241-2010-草地螟防控技术规范》.pdf_第5页
《DB13T1241-2010-草地螟防控技术规范》.pdf_第6页
《DB13T1241-2010-草地螟防控技术规范》.pdf_第7页
《DB13T1241-2010-草地螟防控技术规范》.pdf_第8页
《DB13T1241-2010-草地螟防控技术规范》.pdf_第9页
资源描述:

《《DB13T1241-2010-草地螟防控技术规范》.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5DB13B16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1241—2010草地螟防控技术规范2010-07-20发布2010-08-10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T1241—201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张家口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张家口市植保植检站、河北省植保植检站、康保县植保植检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成、康爱国、张莉萍、杨彦杰、张玉慧、勾建军、张利增、任自忠。IDB13/T1241—2010草地螟防控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草地螟名词术语、调查

2、方法、防治指标、防控技术和防治效果检查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辖区范围内草地螟适生区的综合防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草地螟(LoxostegesticticalisL.)又称黄绿条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为完全变态昆虫,发育过程经历4种虫态:卵、幼虫、蛹、

3、成虫。以幼虫危害,取食藜科、菊科、蓼科、豆科、茄科等16个科近300种植物。河北省主要在北部发生和危害。3.2草地螟虫茧草地螟老熟幼虫入土后在土中结成丝质袋状的茧,长20mm~50mm,直径3mm~4mm,中部略粗,一般在土质坚硬处结茧较短,土质松软处结茧较长。茧外面粘有细土或细沙粒,外观颜色与结茧处的土壤颜色一致。茧垂直于土壤表层,羽化口与地面平行,状似小的枯草(木)棍。3.3发生世代采用以一个世代卵开始出现时间,作为一个世代的始期。对全年成虫、蛹发生世代的表述,分别为“越冬代,第一代”;对全年卵、幼虫发生世代的表述分

4、别为“第一代,第二代”。4调查方法1DB13/T1241—20104.1成虫调查4.1.1灯光诱蛾在常年适于成虫发生的场所,设置1盏多功能自动虫情测报灯或20瓦黑光灯诱蛾。要求其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物或树木遮挡,灯管下端与地表面垂直距离为1.5m。诱蛾时间从越冬代成虫始见期(一般为4月下旬)开始,到末代成虫终见期(一般为9月30日)结束。定时检查诱到的成虫,辨别雌、雄蛾并计数。4.1.2百步惊蛾在各世代成虫发生期,于上午9时~10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农田、草地和林地等不同类型生态环境,正常步幅百步,目测统计惊起的蛾量。4.2卵的

5、调查选择草地螟成虫产卵田块作物和杂草,每种作物类型各选择2块~3块田进行调查。于各代成虫始盛期至盛末期,每3天进行一次。每块田随机取10个样点,密植作物和杂草每点3302mm×330mm;稀植作物每点5株~10株,最后按株距和行距折算1m的卵量。4.3幼虫调查选择草地螟幼虫为害作物田,每种作物类型各选择2块~3块田进行调查。于各代卵孵化期开始至老熟幼虫入土作茧,每3天调查一次。每块田随机取10个样点,每点330mm×3302mm;稀植作物每点5株~10株,最后按株距和行距折算1m的幼虫量。4.4虫茧调查草地螟老熟幼虫入土

6、结茧后,在不同生态环境区域,选择适合草地螟幼虫越冬的各种寄主植物田进行。每种寄主植物至少取5块田,按田块大小、地形或地貌及草地螟越冬虫茧的发生分布特点(参考因素见附录A),每块田随机选取4个点。每点按330mm×330mm取样,将样点内0mm~60mm深的土壤挖出过筛,拣出虫茧,计数。5防治指标25.1亚麻田草地螟幼虫15头/m以上。5.2甜菜田草地螟幼虫3头/株以上。25.3马铃薯田草地螟幼虫30头/m以上。25.4豆类作物田草地螟幼虫20头/m以上。25.5蔬菜类作物田草地螟幼虫10头/m以上。25.6小麦、莜麦等禾

7、本科作物田草地螟幼虫25头/m以上。6防控技术6.1防控对策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准确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建立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术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控机制;合理运用深耕灭虫、灯光诱杀成2DB13/T1241—2010虫、中耕除草灭卵和科学用药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虫情发生程度,科学应用各项防控技术(发生程度划分及防控技术见附录B)。6.2农业防治6.2.1深耕深耕灭虫要求在越冬代幼虫入土作茧后(秋季),越冬代成虫羽化前(春季),完成农区草地螟越冬区田块的耕翻,耕深170mm~210mm。6.

8、2.2灌水对草地螟末代幼虫发生较重的田块,如有灌溉条件,于封冻前进行灌水。6.2.3中耕除草于成虫产卵前期和卵期进行,铲净田间和地边杂草,并带出田外沤肥或埋掉。在卵孵化期,幼虫高密度田块应先采取药剂防治再中耕除草。6.3物理防治采用灯光诱杀,于草地螟成虫始见期至发生末期,自每天日落至翌日日出采用频振式杀22虫灯开灯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