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塬地区长1油藏控制因素-.研究

姬塬地区长1油藏控制因素-.研究

ID:31982464

大小:2.46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1-30

姬塬地区长1油藏控制因素-.研究_第1页
姬塬地区长1油藏控制因素-.研究_第2页
姬塬地区长1油藏控制因素-.研究_第3页
姬塬地区长1油藏控制因素-.研究_第4页
姬塬地区长1油藏控制因素-.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姬塬地区长1油藏控制因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姬塬地区地质概况2.1区域概况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台西部。研究区则属盆地伊陕斜坡中西部及天环坳陷中段(图2—1)。由于盆地基底刚性强和较稳定,在盆地内部斜坡带上构造十分平缓,倾角只有半度左右,平均坡降约8~lOm/km,大单斜上发育一系列幅度较小的鼻状隆起带。在盆地边缘尚可见到喜山期明显的挤压构造和早期拉张裂隙,成为盆地周缘明显的构造发育带。鄂尔多斯盆地整体形成于晚三叠图2-1研究区位置图世的初期。三叠纪延长组地层沉积厚度约为1000~1300m。沉积相主要为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岩性为一套浅绿色细砂岩、粉细砂岩与灰黑色、深灰色泥岩、页岩互层沉积。本次小层划

2、分研究采用前人以往的传统分层标准,根据沉积旋回和组合特征将研究区地层划分为五段十个油层组。即T3y,一T。y;段、长lO一长1油层组。在长7一长1油层组中,根据岩性、电性及特殊矿物特征,研究区发育9个典型的标志层,自下而上依次为Kl--K9(详见表2一1)。其中,K1为区域上发育稳定的主要明显标志层,其余为地区性辅助标志层。这些标志层岩性、电性特征较为明显,区域内分布范围较大。其中Kl标志层在研究区分布最为稳定,其位于长7底部,具有高自然伽玛、高声波时差、低电阻率的电性特征,厚度大约2m,岩性主要为褐灰色、黄灰色的泥岩和凝灰岩,并具质软的丝绢光泽。各辅助标志层电

3、性上反映为高声波时差、高自然伽玛、中低电阻率和尖刀状大井径等特征,岩性为凝灰岩、碳质泥岩,中间夹有煤线,厚度约lO~20cm。通过对这些标志层的识别,为油层组的精细划分创造了基础。根据长l底(K9标志层)构造图分析,姬塬地区主要发育有六条自东向西微倾的鼻状隆起带:堆子梁一安边鼻状隆起带;学庄一杨井鼻状隆起带;新安边一胡155鼻状隆起带;吴起一铁边城鼻状隆起带;樊学一堡子湾鼻状隆起带:元136一耿45鼻状隆起带4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2一l延长组地层简表分层厚度岩性标志层系组段油层组(m)暗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细砂岩不等厚互层,夹炭质T3y5长lO-240K9混

4、岩及煤线长2I40.50灰绿色块状细砂岩夹暗色泥岩延T3y4长2长2240.50浅灰色细砂岩央暗色泥岩K8三长2340—50灰、浅灰色细砂岩夹暗色泥岩K7长390.110浅灰、灰褐色细砂岩央暗色泥岩K6长4+5长4+5l40浅灰色粉细砂岩与暗色泥岩互层K5长长4+5240浅灰色粉细砂岩与暗色泥岩瓯层叠长6I3545褐灰色块状细砂岩央暗色泥岩K4T3y3长6长6235-45浅灰色粉细砂岩夹暗色泥岩K3组长6335.45灰黑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细砂岩互层夹薄层凝灰岩K2系长780.100暗色泥岩、炭质泥岩、油页岩央薄层粉细砂岩Kl长870.85暗色泥岩、砂质泥岩夹

5、灰色粉细砂岩T3y2长990.120暗色泥岩、页岩夹灰色粉细砂岩T3yl长10280.350灰色厚层块状中细砂岩,租砂岩,麻斑结构纸坊组灰紫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紫红色中细砂岩互层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的沉积演化整体经历从湖盆的出现、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研究区姬塬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中西部,受整体湖盆演化的制约影响。早期为长10的初始沉降时期,整体地层钻探程度较低,主要为一套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浅湖相沉积;到长8和长9主要为加速发展的扩张期,该阶段湖盆进一步发展,湖岸线不断向外扩张,自东向西由曲流河的三角洲沉积体系过度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环境相差较大;长7达

6、到湖盆的最大扩张期,该阶段湖盆范围最大、水体整体最深,研究区主要为浅一半深湖的深水环境,地层可钻遇较厚的碳质泥岩和油页岩,测井曲线上反映为高电阻、高伽玛、负电位的特征,为研究区中生界主要的烃源岩沉积期;长6至长3时期湖盆开始逐渐萎缩,该阶段发育大量三角洲沉积,是研究区主要的储层沉积期,特别是东北地区富集三角洲沉积砂体,前缘砂体一直延伸至姬塬一铁边城一白豹一线,至南部过度为滨湖环境,长4+5晚期至长3期为一小规模的湖进阶段,三角洲沉积相应进入间歇期,砂体不发育,主要为一套泥质沉积;最后到长2和长1时期湖盆完全消亡,仅在姬塬一庙沟以南尚保留局部的滨湖环境,其余广泛发

7、育泛滥平原沉积,以泥质沉积为主,局部发育煤层(线),构成研究区长2储层的区域性稳定盖层。延长世末期盆地整体抬升,遭受剥蚀,结束了湖盆沉积,整个三叠世的演化过程就此结束。5第二章姬塬地区地质概况其大规世纪七的一批三角洲东探三亿吨级石油资地仍具片,陇总结陕的部署区,开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新局面。其中姬塬地区勘探历程可以分为“六上五下"六1967~1969),在麻黄山地区钻少量探井,见低产油流;第二阶段:北部勘探(1970~1972),在姬塬中部发现了姬2、黄9侏罗系出油井点;第三阶段:东部勘探(1976"--1980),在姬塬东坡发现元2l、23等侏罗系油藏;第四

8、阶段i姬塬南坡侏罗系勘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