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1575-2011-绿色食品沿淮地区绿豆生产技术规程》.pdf

《DB34T1575-2011-绿色食品沿淮地区绿豆生产技术规程》.pdf

ID:31979125

大小:213.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30

《DB34T1575-2011-绿色食品沿淮地区绿豆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DB34T1575-2011-绿色食品沿淮地区绿豆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DB34T1575-2011-绿色食品沿淮地区绿豆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DB34T1575-2011-绿色食品沿淮地区绿豆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DB34T1575-2011-绿色食品沿淮地区绿豆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1575-2011-绿色食品沿淮地区绿豆生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20B05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575—2011绿色食品沿淮地区绿豆生产技术规程GreenFoodRulesforProductionTechniquesofHigh-yieldinGreenbeanintheareasalongtheHuaiheRiver2011-12-16发布2012-01-16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1575—201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2、:周可金、吴奇志、朱英华、吴社兰、朱宗河、廖华俊、丁克坚。IDB34/T1575—2011绿色食品沿淮地区绿豆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对绿色食品绿豆生产的产地条件、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技术做了规定。本标准适用于沿淮地区绿色食品绿豆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

3、准则3产地环境条件产地的环境条件符合NY/T391的规定要求。土壤pH值在6.5~7.0为宜。4栽培技术要求4.1种子与选茬4.1.1品种选择选用产量高,品质优,成熟集中,抗倒伏,抗(耐)病,不爬藤、不裂荚,种子颜色为绿色、光泽强、种皮表面无蜡质,商品性好的品种。在遇到洪涝灾害的年份,灾后补救时选用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4.1.2种子要求播前要精选种子。挑除病粒、杂粒、硬粒。种子质量应达到GB4404.2的要求,发芽率不低于85%,纯度不低于96%,净度不低于98%,含水量不高于13%。4.1.3茬口选择绿豆忌连作,要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换茬。4.2整地与施肥4.2.1整

4、地开好畦沟、腰沟、田边沟。作畦,畦宽≤2.5m,沟宽20cm,沟深30cm,也可作小高垄,垄高25cm,垄距70cm。整地精细,畦面中间拱起,利于排水。1DB34/T1575—20114.2.2施基肥2绿豆生育期较短,应集中需肥,以底肥为主,一次性施入。可用有机肥与磷、钾肥混施,每667m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000kg、磷酸二铵10kg~15kg。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的要求。4.3播种4.3.1播种期以4月~6月播种为宜。地膜栽培可提前到3月中旬。在遇到洪涝灾害的年份应抢在8月10日以前及时退水播种绿豆,播种期越早越好。4.3.2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穴播。播种

5、深度3cm~4cm为宜。落籽均匀。4.3.3播种规格与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耕作制度和播种期早晚而定,具体播种规格见表1。在遇到洪涝灾害的年份,退水后及时补种早熟品种,同时要加大播种量,保障田间基本苗数。表1播种规格播种量行距×穴距种植密度播种期22(kg/667m)(cm×cm)(万株/667m)春季(3月中旬至4月份)0.870×200.8~1.0夏季(6月份)1.065×151.2~1.4秋季(洪灾年份8月上旬)1.260×151.54.4田间管理4.4.1间苗、定苗本着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第1片复叶出现时进行间苗,第2片复叶出现时定苗。按4.3.

6、3的密度要求,去弱苗、病苗、小苗、杂苗,留壮苗、大苗,每穴留苗2株。4.4.2中耕培土在第一片复叶展开后结合间苗第一次浅中耕;第二片复叶展开后定苗,并进行第二次中耕;到分枝期结合培土第三次深中耕。同时,在三叶期或封垄前用犁或锄头开沟培土,护根防倒和排水防涝。4.4.3追肥2结荚前5d,视土壤肥力和苗情,追施花荚肥,每667m用尿素8kg~10kg。结荚后进行根外追2肥,每667m用0.1%~0.2%磷酸二氢钾100g叶面喷施。4.4.4灌水与排涝苗期较耐旱,进入花期需水量剧增,遇天旱及时灌水,水分不足会造成严重落花落荚。绿豆怕水淹,雨水较多时应及时排涝。4.5病虫害

7、防治2DB34/T1575—20114.5.1主要病虫害绿豆病虫害主要有:叶斑病,白粉病,霜霉病,病毒病,蚜虫,盲蝽象。4.5.2防治原则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4.5.3农业防治实行2年~3年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对病毒病发生田块,还要拔除病株控制扩散;开好“三沟”,防止田间积水。4.5.4物理防治采用黄板诱杀蚜虫等小飞虫;用频振式诱虫灯诱杀成虫等。4.5.5生物防治2保护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用100g/667m井冈霉素可防治叶斑病等病害。4.5.6化学防治化学防治的农药必须严格按照NY/T393的规定使用。在绿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