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975689
大小:185.74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1-29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复习资料含答案(doc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壮丽山川1、长江之歌2、“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句话在诗中多次出现,这样的写作手法叫反复,这样写的好处是强化语言的节奏感,增强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的情感。3、《长江之歌》文中的"你"指长江,文章采用第二人称来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是:让人读起来更亲切,更直接地抒发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面对这样的长江,我们可以用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古老悠久、气势磅礴等成语来形容。4、《长江之歌》从长江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多姿多彩、贡献巨大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5、请写出1条有关长江的
2、古诗句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6、请写出有关黄河的古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7、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和“有母亲的情怀”的。2、三亚落日1、《三亚落日》中作者把落日分别比作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2、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歪着红扑扑的脸蛋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从“感染”一词可以体会到落日色彩之绚烂夺目以及海天一色的壮观奇景。同时这奇异景象也被感染了作者,使得其浑身充满了力量。3、最后那落日像跳水员那
3、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再见”。“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它”指的是落日。“硕大无朋的床面”指的是大海。4、“赤朱丹彤”中,每个字的意识:5、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为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从“担心”一词可以体会到:海之蓝,白鸥飞翔得很低,让人觉得快接触到海面了。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那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红灯笼”指落日,由“惊讶”“生怕”可以体会:人们全神贯注到欣赏落日之美,为
4、之陶醉、惊叹,为之留恋的情感。6、课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与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7、《三亚落日》本文通过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声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美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风光的赞美。第18页8.“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留恋和惊叹的情感。9、给加点字注音:玉屑银末(xiè)收敛(liǎn)树冠(guān)兴许(xīng)似乎(sì)玫瑰(guī)涨溢(zhàng)悄然无声(qiǎo)3、烟台的海1、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
5、壮丽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说它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它像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它像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这句话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使我们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2、《烟台的海》是按照冬、春、夏、秋的顺序写得,之所以先写冬天,是因为冬天烟台的海的景象尤为独特,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3、《烟台的海》本文通过描写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以及在大海的背
6、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表达了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的思想感情。4、书P13练习25、解释词语。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3、“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从句中“数百米重”“十几米远”你体会到____涌浪的力量大_____。“竟”你读出了作者的___惊讶_之情。4、“海浪于堤岸的呢喃细语”这是把海浪、堤岸当作人来写的。“呢喃细语”的意思是:形容小声说话气势(汹汹)水平如(镜)(恬)静崇山(峻)岭嬉(xī)戏惬(qiè)意掠(l
7、üè)过湛(zhàn)蓝起锚(máo)远航4、记金华的双龙洞1、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这段话运用了心理描写3、《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叶圣陶。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情况。此外,泉水
8、流经的路线也是文章的线索,它的路线是泉水从那个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第1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