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与教学有效性研究_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与教学有效性研究_

ID:3196408

大小:3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20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与教学有效性研究_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与教学有效性研究_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与教学有效性研究_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与教学有效性研究__第4页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与教学有效性研究_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与教学有效性研究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与教学有效性研究”网络教研活动整理稿整理:孟娅索2009年4月20日晚7:30~9:00各位老师: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网络论坛的主题是: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与教学有效性研究陈伟星:情境教学是一种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新课改对教学方式的新要求及情境教学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得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给沉闷枯燥的数学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这无疑有助于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焦虑,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情境教学法是江苏南通师范二附小特级教师李吉林倡导的。这种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2、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也得到发展的方法。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值得注意的是创设或引入的情境首先要符合教学目的和内容。展现给学生生动、具体的形象以及形象为主体构成的情境,最终是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徐金燕:(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包括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做到具体、明确,

3、不能一味笼统地追求热闹。一方面,要及时从生活情境地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案例]有位教师在教完9的乘法算理后,设计了一个应用巩固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游戏是由老师自己当“火车头”,老师手里拿着许多口算卡片,嘴里说着“呜……”,火车开到哪儿,就指定身边的一位同学回答,回答对了,这位学生就可以拉着老师的衣服跟在后面做“车厢”,下一个同学则接着拉着前一个同学的衣服。“火车”一直在教室里开着,不一会儿,“火车”变得越来越长了,场面也越来越热闹,只见小朋友有的站着,有的笑着,有的在欢呼着……[

4、分析]:在这节课中,教师创设了符合二年级小朋友年龄结构、心理特征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其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发挥,同时,师生的距离近了,似乎实施了零距离的对话。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堂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并没有激发起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一节课下来,学生收益很少。分析问题所在,我认为,这位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虽然注重了情趣,却忽视了教学内容。因而,尽管学生很投入地参与了,但他们感兴趣的是“开火车”这一活动本身(这一活动本身与教学内容无关)。直到活动结束,学生仍沉浸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中,而并未进入数学

5、情境。并且,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其实是关注了个别,忽视了全体。王飞虹:你的案例很不错,是个喧宾夺主的例子徐金燕:“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陈伟星:所以我们不能表面的理解情境教学。我们要思考,这种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益处,是表面的热闹、花俏,还是真实地创设一种激发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孟娅索:刚才的案例注重了情趣,却忽视了教学内容。我们要创设的情境是要为教学服务的沈狄锋:情境说倒

6、底还是为知识点服务的是这理不?情境要看这个知识点需不需要陈伟星:有理沈狄锋:有没有实效性王飞虹:从这个道理上说,语文和数学是一样的孟娅索:情境的创设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是为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来服务的,沈狄锋:说是这么说可是设计起来还是比较难的徐金燕: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情境”不是让学生为了故事而故事,为游戏而游戏,学生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创设要对学生学习有意义。情境是对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但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又要有富有挑战性的、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的。同样是这节课我们不妨设计一

7、些练一练、做一做、辨一辨、争一争等情境,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使情境创设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陈伟星:我们经常会只作为一个过渡!不会去深入地设计和利用孟娅索;在教学学生对高的含义理解上,因为对三角形高的含义理解基础是点到直线的距离,于是先孕伏铺垫,让学生画出直线外一点A到已知直线的垂线;再认清顶点和边的对应关系。问:“三角形ABC的顶点A相对的是哪一条边?”接下来创设了这样一个的问题情境问:“假设三角形ABC(黑板上画的三角形)是一座小山,谁能说一说这座小山有多高?”(学生思考怎样量,量哪条线段?)师问:“是AB边的长度吗”生答:“不是”又问:“是AC边的长度吗”生

8、答:“不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