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采井单层贡献率定量计算.研究

合采井单层贡献率定量计算.研究

ID:31961639

大小:2.00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1-29

合采井单层贡献率定量计算.研究_第1页
合采井单层贡献率定量计算.研究_第2页
合采井单层贡献率定量计算.研究_第3页
合采井单层贡献率定量计算.研究_第4页
合采井单层贡献率定量计算.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合采井单层贡献率定量计算.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浙江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浙江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錾蔓弋一日期:丝墨!丝竺浙江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2、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浙江大学研究生部办理。研究生签名:茸导师签名:日期:⑧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合采井单层产量贡献率定量计算研究1.1问题的提出第一章绪论在油田开发生产中,为了节约成本,优化生产,生产井多为几个油层混合开采。因此查明每个单层对混采层的产能贡献,并监测产量随时间的变化都是十分重要的。我国以生产陆相原油为主的油田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油气单层厚度较小,层数较多,大

3、多数井是混层开采的。在油气藏的勘探阶段,对油气藏流体的认识只是静态的、宏观的,油气藏一旦投入开发,地下流体就处于运动状态,注水开发油气藏更是如此。随着流体不断的采出,地下温度压力条件不断变化,由于储集层本身的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非均质性的差异,及流体性质不同各开采单层的产能贡献也不相同。即井口产出油气的种类、多少以及来源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油气的采收率。因此在油井的正常生产过程中就要对油气藏的生产进行动态检测。表1.1列出了目前油田现场主要采用的产液剖面测量方法。这些方法对油田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

4、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工艺复杂,井下作业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影响油井产量,有时还需在关井停产条件下进行,并且对一些致密油层不适用,作业过程中还容易伤害油层,不适用于注蒸汽开采的稠油油藏等非常规油藏,也不适用与泡沫复合驱合混采层。与以上方法相比气相色谱指纹技术利用原油的特征化合物差异,直接确定合采井分层产能贡献。它只需在井口定期采集油样,通过室内分析及计算就可知道油层的工作情况。目前这项新技术在加利福尼亚、印度尼西亚及中东等油田的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表1.1目前油田现场主要采用的产液剖面的测量方法方法技术特点优点

5、缺点流量计和含水适用于自喷井对油、气、水三相找水流量计法计组合使用和油水两相需要换密度计测试仪下入合采管柱测试法分层测试周期长、停产井管柱内流量受偏心位置、方向影响,环空测试法安置偏心井口不影响正常生产不适于>3500米井深起出油泵、测试结果不能代表油井正常气举法低渗透油藏下入气举管柱生产时的分层出油见水情况放射性跟踪法加入放射性元素得到连续纵剖面污染环境⑦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合采井单层产量贡献率定量计算研究1.2国内外研究现状1987年Kaufman(1987)第一次应用原油色谱指纹的峰高比参数计算了北海某油m--

6、层混采油藏各个单层的产油贡献率,实现油藏动态流体地球化学检测技术理论的新突破。同年,England(1989)等通过Fortiers油田的地球化学研究,首次将油藏流体的非均质现象与成藏研究联系起来。80年代中后期,CHEVRON石油公司应用油藏中烃类流体色谱指纹相关分析技术研究两层混采产液剖面,并证明了此法对油井动态监测的可行性,且在90年代初开发了这项技术,并在扎伊尔Motoba油田、美国加利福尼亚MidwaySanset油田,犹他Wonsits油田等进行了实际应用,效果显著,目前已引起生产决策者和油田开发技术人员

7、的广泛重视(金晓辉等,2001)。近些年来,受到我国学者的重视而被引进。我国江汉石油学院、石油大学等单位相继开展了这项技术研究,并在国内一些油田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90年代以来,林壬子、王铁冠、梅博文、王培荣等率先在我国中原油田、辽河油田和塔里木开展了探索性研究工作。1996年,何文祥、王培荣(1996)研究了中原油田某断块口沙二下、沙三上(玄上+玄下)合采井(22井次)的产液面,并与生产油井进行了对比、从取样时间相近的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来看基本吻合,有些特殊井结合动态分析进行了论证,证实用色谱指纹法测该断块合采井产液

8、剖面是有效的。1999年,卢延恩、林玉祥(1999)运用高分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通过特征峰选择和不同原油以不同比例混合的配比实验LN油田不同层系合采井的单层原油产量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与其它地质认识是相符的,还证实了高分辨气相色谱分析的多方面优点。2004年张居和、冯子辉(2004)对大庆油田主力产油区萨尔图试验区混采油井进行了试验验证,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