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屈原形象的历史诠释及其演变

【课外阅读】屈原形象的历史诠释及其演变

ID:31939706

大小:3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29

【课外阅读】屈原形象的历史诠释及其演变_第1页
【课外阅读】屈原形象的历史诠释及其演变_第2页
【课外阅读】屈原形象的历史诠释及其演变_第3页
【课外阅读】屈原形象的历史诠释及其演变_第4页
【课外阅读】屈原形象的历史诠释及其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外阅读】屈原形象的历史诠释及其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外阅读】屈原形象的历史诠释及其演变内容提要:两千多年来,不同时代、不同学者的笔下有着不同的屈原形象。两汉人心目中悲剧的屈原,宋代以后逐渐被塑造成为忠君爱国的圣贤,明清之际遗民学者笔下的屈原则是富有民族气节、满怀孤愤的爱国志士。20世纪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整合与融汇,传统的屈原形象发生深刻的裂变,屈原被分别描写为一个纵横家、巫官、有洁癖的殉情者、法家诗人,还有人认为屈原是一个“病态狂人”。屈原形象的接受史既反映了接受者的个人心史,也折射出历史群体的政治及文化心态。在“楚辞”两千多年的传播与接受中,有一种现象

2、特别引人关注,这就是历史诠释中屈原形象的不断变迁。在不同时代、不同学者的笔下,出现了不同的屈原形象。这种“辗转看花花不定”、“美人如花隔云端”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经典文本阐释中并不罕见,其背后则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奥秘。本文试图对此加以清理与探索。一、两汉:悲剧的屈原在西汉文人的心目中,屈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生活在一个是非混淆、政治昏暗的时代,那时,谗邪小人得势横行,忠贞之士却遭受迫害。在这样的社会,屈原遭到放逐,被迫自沉而死,他的悲惨结局自然引起了后世深沉的同情。贾谊在《吊屈原赋》中,这样描写屈原所处时代

3、的社会状况: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斡弃周鼎,宝康瓢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1](第209页)在贾谊笔下,屈原生活的时代一切都是颠倒的:猫头鹰在天上飞翔,鸾凤却深藏起来;小人得志尊显子却不得其用;正直廉洁的人(卞随、伯夷)受到诬蔑,强横残暴的人(盗跖、庄)却得到称誉;宝剑被贬为钝口,铅刀却被说成锋利;国之重宝周鼎被抛弃,空瓦罐却

4、被当成宝物;疲牛跛驴骖驾着马车,千里马却拉着沉重的牛车;帽子本应戴在头上,现在却垫在脚下,被汗水湿透。这就是楚国的时局,在如此铺陈中,屈原的悲剧形象自然地凸显出来。贾谊的这段描述,确立了汉人缅怀、悼念屈原的基调。东方朔《七谏》对于屈原的人生道路进一步作了具体的描写,在《初放》中,他说由于楚王失察,导致屈原被弃于草野。在《沉江》中,他先后提到了管仲、申生、比干、箕子、伯夷、叔齐、伍子胥等忠诚于国却蒙冤遇祸的前代贤臣。这些无不清楚地表明,在西汉文人心目中的屈原,是一个蒙受冤屈、为国捐躯的贤者。《七谏》中写道:“忠

5、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怀计谋而不见用兮,岩穴处而隐藏”,“听奸臣之浮说兮,绝国家之久长”,“怀砂砾而自沉兮,不忍见君之蔽壅”[2](第240-242页)。忠君忧国、受谗被放、愤而沉江,这就是屈原生命的三部曲。其他西汉文人笔下的屈子形象,亦大致如此。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经学便上升成为汉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并迅速建立起自己的话语霸权。此后,对于《楚辞》中所表现的屈原人格,便出现了贬责的意向与负面的批评。班固在《离骚序》中,一反自己当年对屈原的推崇与赞许,认为屈原应该明哲保身,而不是露才扬

6、己,指责屈原作赋“责数怀王,怨恶椒兰”[2](第49页)的做法,又批评屈原沉江而死,乃是狂狷之举。班固前后不同的两种态度,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价值选择:强调屈原的忠信,乃是将批评的矛头指向昏暗的朝廷政治,指向陈旧而僵化的社会体制;而强调屈原性格的“狂狷”,则是将责任归咎于屈原的人格缺陷。前者要求改革朝政与社会,后者则要求文人泯灭个性,以适应社会。从班固的转变可以看出,强大的经学主流意识形态对于士人心灵的压迫,不仅改变了士人的学术观念,而且改变了士人的人格标准。后来,尽管王逸对班固的观点感到不满,但也没有否认屈原作

7、为狂狷之士的形象,只是对这个形象的内涵进行了不同的诠释:“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忠立而行成,荣显而名著。若夫怀道以迷国,详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婉娩以顺上,逡巡以避患,虽保黄耈,终寿百年,盖志士所耻,愚夫之所贱也。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2](第48页)在王逸看来,屈原是那种颠能扶国、危能安邦、“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的志士。如果说班固批评屈原自沉所表现出的狂狷倾向是要强调儒家的中庸思想,那么王逸

8、称赞屈原自沉所表现出的狂狷之举乃是为了彰显儒家的道义精神。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兴起、佛教传入,学术思想的时代主流发生重大转变。经学的藩篱被打破,人的自由精神增强,文学的自觉意识进一步发展。文学研究不再是经学的附庸,而是显示出独立的品格与绰约的风度。如果说汉代文人主要是以经学的眼光审视《楚辞》,那么魏晋人便从更为广泛的角度,主要是用文学艺术的眼光来欣赏《楚辞》。但是,南朝齐梁之际刘勰的《文心雕龙》对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