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933967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28
《高考诗词鉴赏炼字题详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解答炼字题的技巧详解(解题方向)一、从语法现象上突破。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能化腐朽为神奇,具有非凡的表现力与感染力。鉴赏时要详加分辨。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禅院》)、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绿”、“红”、“绿”、“老
2、”、“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鉴赏时要以此为突破。例1:王安石《泊船瓜州》:“春风又绿江南岸”明确:“绿”字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点明春风过后万物返绿,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和力量,“绿”字写颜色,画面更有色彩。二、从修辞手法突破。鉴赏修辞之美,是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些字集中体现了修辞之美,要注意识别体会。例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明确:“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怨既是曲中之情绪,又是吹笛人之心声。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明确:“蒸”、“撼”具有夸张色彩例4
3、:周密《高阳台•寄越中诸友》: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明确:以“轻”字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而且通之于表重量的触觉,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三、从写景状物上突破。“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极致之美,诗歌中写景状物的细腻精准往往凝聚在某个字上面,我们要擅于分析其妙处。例5: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
4、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例6:(2004年湖北卷)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明确:“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
5、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应,声调似乎也更为响亮。例7:(2007年全国卷)王维《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明确: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呈现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四、从表达技巧上突破。炼字一般体现的
6、表达技巧为动静、虚实、反衬、对比。例8: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明确:“穿“字,化静为动,写出江石挺拔险峻,高耸入云的景象。例9:李白《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明确:瀑布如一条巨大白练挂于山川之间,“挂”字,以静写动,准确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例10:宋祁《木兰花》:红杏枝头春意闹。明确:“闹”写出红杏花满枝头,竞相绽放之热烈之灿烂。“闹”有喧闹之意,不禁让人联想到杏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不仅有色,仿佛有声。春意为虚,红杏为实,“闹”字化虚为实,以实
7、显虚。五、从篇章结构上突破。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揭示全诗的思想,对这样的字鉴赏要分析它与诗歌主旨的密切关系,把握它在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领、过渡、总括。例11:(2002年高考题)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明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
8、全诗的关键.(讲义第12小题)例12: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明确: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由喜转悲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是触景生情的过渡点,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