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舆情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1

我国舆情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1

ID:31921852

大小:4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27

我国舆情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1_第1页
我国舆情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1_第2页
我国舆情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1_第3页
我国舆情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1_第4页
我国舆情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1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舆情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舆情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2011年06月13日08:19    来源:光明网     手机看新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建立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现出的外露和不外露的信念、态度、意见及情绪等的总和,是社会脉动和公众情绪自然而然的流露和体现,是决策者制定政策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我国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突发事件随之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加强舆情服务业的

2、建设,时刻了解民众的情绪、意愿及行为倾向,对更好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有着重要作用。  一、我国从事舆情服务的主要机构...  目前,我国从事舆情的服务机构按其依托的平台及工作侧重点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党政机关和准政府组织舆情服务机构、学校和科研单位等学术团体舆情服务机构、重要新闻媒体成立的舆情服务机构、从事舆情监测系统开发的软件公司及调查机构。这四类机构及其成员在研究上相互借鉴,共同构成了我国多元化的舆情研究环境。  一是党政和准政府组织的舆情服务机构。它依托中央和地方宣传思想工作系统,专门组织开展全国性舆情信息的汇集、分析,并以咨询报告的形

3、式报送至相关决策部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类有官方背景的组织基于其垂直的组织结构和拥有的行政资源,为社情民意调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不少便利条件。它们通常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研究,涉及的具体调查问题尺度较宽,调查研究的经费较为充足,时间跨度较大,有较强的连续性,把握全局能力强,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研究成果通常在第一时间上报至相关决策部门,它为我国民意的变化趋势提供了一个历史的角度。  二是以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依托的学术机构。这类机构的研究者学科背景多元,有着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能够灵活地设置研究课题和设计调查问卷,其特有的学科敏锐性与研究方法的科学运用能够更好的看到舆情背后的本质问题,它

4、们善于将网络舆情的变化和特点归纳、梳理,总结出一般规律。这类舆情服务机构以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中国传媒大学的公关舆情研究所、复旦大学的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的舆情信息研究中心等为代表。  三是重要新闻媒体成立的舆情服务机构。它依托自身的信息平台优势,把舆情服务与新闻报道相结合,在近年来获得了迅速发展。这类舆情服务机构主要通过开设“舆情调查”版块,选取热点话题,采用投票、留言等方式让网民表达观点,获取分析数据,掌握舆情动态;利用经常下到一线的优势,获得来自基层群众的原始数据。这类舆情服务机构具有很强的新闻性、舆论导向性和时效性,以人民日报社舆情监测室、新华网主办的

5、《新华网络要情》为代表。  四是舆情服务软件开发公司和调查机构。这类机构是随着舆情研究及舆情信息的数据搜集而产生的,它们的工作重点是为以上三类舆情服务机构和需要舆情监测的企业提供监测工具,或是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舆情服务。它们很少直接参与对舆情数据的研究与分析,且开发的监测工具主要是针对网络舆情监测。这类机构技术实力较为雄厚,抓取网络舆情数据能力较强,具有很强的商业性质。从事这类系统开发的机构以方正集团、谷尼国际软件公司、深圳乐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  二、我国舆情服务业存在的不足...  舆情服务业在我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对舆

6、情服务的认识不够到位。虽然我国的舆情服务机构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仍存在对舆情服务认识不到位的现象。首先,对舆情服务的认识存在偏差。存在舆情服务等于舆情监控和删帖的现象,没有真正认识到舆情服务的核心价值是对有效数据进行科学筛选、量化统计和分析研判,并就如何应对提出科学的咨询和建议,致使有效数据得不到充分利用。一些地方与部门还把舆情服务看作是与一些主流媒体建立联系,帮助他们监控和处理负面信息的重要渠道,违背了舆情服务的初衷。其次,舆情应对能力有待加强。目前,我国党政机关对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断加深,正在积极加强舆情信息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单位部门对舆情信息工作不重视的

7、现象,应对舆情的能力也有待提高。相较于党政部门,企业对舆情的重视力度及应对能力更显不足。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证券时报舆情监测室联手推出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境内企业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上,前9家企业都在“蓝色警报”线之下,也就是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境内企业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能力大都被评在“合格线”之下,这里包括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再次,对舆情监测的范围把握不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