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家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

浅谈儒家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

ID:31921343

大小:5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27

浅谈儒家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_第1页
浅谈儒家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_第2页
浅谈儒家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_第3页
浅谈儒家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_第4页
浅谈儒家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儒家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玉林师范学院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儒家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院系广西玉林师范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学生班级2010级学号20101310485姓名潘能莹指导教师单位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指导教师姓名刘斌慧指导教师职称讲师7浅谈儒家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摘要】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有选自儒家经典的专门章节和精采文章选段,语言优美,字句凝练,立意深刻,对中学生思想品格的塑造、行为价值的判断、伦理道德的形成等

2、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中学生进行儒家思想文化教育是必须的,可行的,对提中学生素质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教育;儒家文化;中学语文教材;中学生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一般价值观念形成的理论依据。提到传统文化,当首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精华,孔子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干,曾经以多种渠道和形式影响和规范中国人的行为举止和思想道德,其中教育便是影响中国士人和社会最主要的途径。一、儒家文化概述儒家的教育思想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曾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所倡导的“‘

3、仁’为道德核心与人本意识”、“和谐意识与集体主义价值观、“力行意识与实践品格”对目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等方面仍然有着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一)“仁”为道德核心与人本意识“仁”是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也是处理人际关系使之和谐,协调,达到社会和谐、个人幸福的最高道德理想和道德准则。《论语》中对孔子“仁”的思想,集中阐述为:爱人、孝悌、礼、义、忠、恕、中庸、敬、宽、信、敏、惠、刚、毅、木、讷、勇、温、良、恭、俭、谦、让、诚、利国、利民等都是“仁”的德目或“仁”的表现。而在这些表现当中“爱人”就是孔子“仁”的理论基础和第一

4、要义,也是人们在实践“仁”的过程中首要的指导思想和道德要求。7孔子最早以“爱人”释仁。仁的核心内容是“爱人”。《论语》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即对他人应该同情,关心,帮助和爱护。孔子主张,“爱人”当以“亲亲”为起点,“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即是说从血缘中自然生出来的这种对父母和兄长的爱是仁的基础,也就是说,爱心要以父母兄弟等家庭中人开始,逐步推己及人,由近及远,通过“泛爱众”来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广阔境地。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

5、。而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汲汲追求的东西。儒家强调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孔子说“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说“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认为“立人”、“达人”要以“己立”、“己达”为前提。孟子说“道惟在自得”,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身的修行和体悟。这都是对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肯定。一方面,儒家从人性的普遍性出发,把人看成是一种社会性的类存在,作为类存在,人在自然、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另一方面,儒家立足于人的家庭血缘关系,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故人的社会价值或类主体价值较之人

6、的自我价值或个体价值更重要。(二)“和谐”意识与集体主义价值观“孝”“悌”指的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爱,是带有血缘关系的亲情。亲爱父母为“孝”,亲爱兄弟为“悌”。人生而有家,成长在家,对父母、兄弟自然有爱、有情。“孝”“悌”是符合人的天性的爱,是人之常情的爱,是人性的最初表现。“这种真挚的血缘亲情是毋庸置疑地符合道德理性的,它是善良和正义的源泉与依据,所以说它是‘仁之本’。孔子将“仁”建立在“孝悌”之上,又超越这种血亲情感,它要求把“孝”所包含的亲情之爱扩展和推延到对社会一切人的关爱,“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

7、·学而》)当人依照这种天然合理的血缘亲情来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就会产生“爱人”之心,这种出自内心深处平和,谦恭,真挚的爱向外不断推广,从爱父兄到爱他人,从爱个体的人到爱群体的人,最终把人拉向社会,形成一种理想和谐的社会关系。与道家“独善其身”不同,儒家追求“兼济天下”,个人的完善在于其社会价值的实现,在于他是否能够按照自己至善的本性去对待他人。即是否具备集体主义价值观。7于是,仁以“笃亲”始,以“泛爱众”承,最后表现为曾参所概括的“忠恕”之道,即所谓“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论语集注》卷二)尽己之心以待人谓之忠,推己及人之心谓之

8、恕,这是仁者爱人的具体行为模式。“忠”是从正面为别人着想,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恕”则是从反面为别人着想,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