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国家的希望在于教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实践分析国家的希望在于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也在于教育,创新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本人结合学校的“发明创新教育体系与小学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课题研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对创新教育的展开了一些探讨,对下列案例做出分析。一、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轻松活拨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适宜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创设积极、宽松的学习氛围。案例:“循环小数”这节内容的导入环节。师:同学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首先考查大家的语文学
2、习能力。请大家拿出字典,查“循”字,看看“循环”是什么意思。此时学生很奇怪,迫不及待地等老师讲下去。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好奇心驱使每个学生查到“循”字。查完的学生抢着回答,气氛十分热烈,并能举例回答,每年总是从1月到12月不断地重复,钟表上指针的转动也是一圈又一圈地重复,他们都是循环的。每年的春、夏、秋、冬四季是循环的。每周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是循环的。学生思维被激发,争先恐后地发言。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循环”的含义吗?生1:循环是不断重复的意思。生2:重复是有规律的,顺序是不变的。生3:循环是永不停止的。至此,学生对“循
3、环”一词有了全面透彻地理解,顺利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教学中老师的调侃式的谈话,学生消除了紧张,通过抓住重点理解“循环”的含义,以字典为学具,用设疑抢答的形式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了探求“循环小数”的艺术效果。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力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教学民主是创造力形成的阳光、雨露和沃土。教师在教学中这种淡化教师权威形象,友善对待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举措,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4、用,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传达知识是无声的媒介,开启智慧更是无形的钥匙。二、创建多向交流的课堂学习氛围,是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思维、讨论,鼓励学生敢说、敢想、敢做,大胆放手,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的创新开绿灯,架桥梁。案例,在教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节时,引导学生总结“新图形面积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面积”你有哪些感想?讨论一开始,就有学生发问:“老师,三角形、梯形也可以转化吗?”为什么利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用数方格的方法准确、简便?”也有的同学向别的同学发问:“请你回答,要计算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要知道什么条件?”“你还找到哪些知识是利用这种转化策略来学习的”等等。在这种轻松活泼的多向交流中,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大脑高度兴奋,思维活跃。在问答与思考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通过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相互出题对考等多向交流的形式,在出题和解答的思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纲》提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敢于“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多向交流的课堂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学生提出有独特的、创新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肯定,点燃了学生
6、心中智慧的火花,这种良好环境的循环进一步激起了创新学习的动力。三、提供良好情景,教给学生方法,是激发创新思维的最好途径。在教学活动中应巧妙地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其求知欲望,让他们从问题中体验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挥。案例:在教学“小数性质”时,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5、50、5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连接起来?”学生看到这个问题议论纷纷。有的说加上元、角、分,5元=50角=500分;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出5米=50分米=500厘米。此时,老师适时提出能不能用同一个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呢?于是得出:5元
7、=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你有什么发现吗?”有学生提出:“小数点后面的零有与没有,小数的大小没有变化”,马上有学生质疑“哪5.05呢?”学生们的辩论不仅理解了知识的基本含义,更重要的是能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相互联系;掌握相应知识的结构。这样的知识是鲜活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知识;这样的思考方式的养成就是激发创新思维的最好途径教会孩子多方思考,克服思维定势,发展孩子的求异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利用问题的巧妙设计强烈的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学生动脑思考,而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
8、解答,更不要轻易否定。创设这种良好的质疑氛围,同时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向旧的传统习惯、向权威挑战,敢于向书本、向教师、向自我挑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说错,在论证过程中允许学生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让学生知道有时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