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遥远:高举中国民主的光明火炬

郎遥远:高举中国民主的光明火炬

ID:31910232

大小:63.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1-26

郎遥远:高举中国民主的光明火炬_第1页
郎遥远:高举中国民主的光明火炬_第2页
郎遥远:高举中国民主的光明火炬_第3页
郎遥远:高举中国民主的光明火炬_第4页
郎遥远:高举中国民主的光明火炬_第5页
资源描述:

《郎遥远:高举中国民主的光明火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郎遥远:高举中国民主的光明火炬2010-11-2911:29发表于郎遥远字号:大中小点击:3255次写在《光明日报》新年扩版之际一《光明日报》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无疑是中国一个“光明”的思想符号,也是一个“光明”的政治符号。虽然,中国风云变幻、多灾多难的现实政治,给不同时期的《光明日报》,披上了各色政治光谱的时代衣裳,但是,《光明日报》一直来总在意图勇敢地传承着捍卫良知和真理的优秀传统,总在或直或曲地彰显着一种敢言、直言的独立报格,总在各种逼仄政治环境中,展现其作为知识分子精神家园的顽强生命力。不管《光明日报》在其发展史中,有

2、过这样那样的污点和瑕疵,都不能抹杀其在中国现代言论史上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二起二落的《光明日报》,无愧为一座令人崇敬的中国言论丰碑,一面迎风飘扬的民主旗帜。何谓《光明日报》的“二起二落”?我认为,在中国,一个媒体的社会价值评判和历史贡献考评,姑且不遵循西方信奉的媒体自由观,也至少应该以“三个代表”为标准。那就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此标准而论,所谓“起”,即以国家富强、政治文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众幸福、公平正义为依归,肩负起媒体的应有责任;所谓“落”,即媒体迫

3、于各种政治压力,沦落为一个传声筒,一个复印机,一个帮凶和帮闲。回顾《光明日报》六十多载非凡的来时路,令人崇敬,令人心痛,也令人感慨万千。梳理之下,不难见其“二起二落”的沧桑屐痕。一“起”。“起”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当时黑暗的旧中国面临灭亡,新中国的未来充满着光明。1949年6月16日,《光明日报》创刊。作为中国民主同盟的机关报,编辑力量主要来自民盟创办的北平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日报》,并拥有诸如包括郭沫若、费孝通、范文澜、翦伯赞、茅盾、老舍、巴金、梅兰芳、程砚秋、俞伯平、沈从文、钱伟长、谈家桢、苏步青、丁石孙、叶剑英、陈

4、毅、董必武等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大批著名的精英作者。《光明日报》以知识分子为读者定位,办得有声有色,非常畅销,成为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影响最大的报纸,也受到广大普通读者的深深喜爱。《光明日报》第一“起”的黄金时期,从创刊到1957年上半年反右开始,只有短暂的八年。一“落”。“落”于反右政治运动和文革十年浩劫。《光明日报》在五十年代初期尽享“双百”方针之乐,继后长达二十余年受尽专制政治运动之苦。《光明日报》作为中国各民主党派中央机关报,成了当时全国言论最活跃的两家报纸之一,大胆刊出各种“鸣放”声音。但好景不长,1957年

5、6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拉开了惨无人道的“反右派运动”序幕,继而对《光明日报》进行严酷的政治鞭挞和思想围剿。《光明日报》被定为推行“资产阶级方向”的两家报纸之一,成为新闻界的“毒蛇”,被点名批评:“利用百家争鸣和整风运动,发表大量带煽动性的报道。”1957年6月至7月,《光明日报》有18人被划为右派,章伯钧、储安平两任社长均被当作“大右派”揪出,名列中国十大右派之榜。《光明日报》从此被中宣部和统战部接管,从姓“民”改姓“党”。之后,《光明日报》也经历了“群众来信”大竞赛、“比干劲,放‘卫星’,排字案工显奇能;不论编

6、辑删、倒、花,政治挂帅克服它!”等怪诞、荒诞的一幕幕。文革开始,中国思想界、言论界更是只剩下“两报一刊”...,大多数报纸停办。在长达二十来年漫长光阴中,《光明日报》把郭沫若题写的报头替换成毛泽东手笔,几无可圈可点的思想和言论贡献,黯淡无光,比萤火虫还不如。二“起”。“起”于十年浩劫结束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十年浩劫结束,新闻界努力加强自身建设,逐步恢复中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1978年杨西光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对《光明日报》进行改版,使之成为以宣传科学、教育为主的文化战线方面的报纸。在国内报业中,第一家提出不刊登一般性时政经济新

7、闻,增加科技新闻内容;第一个取消报眼处每日刊登的毛语录,把马、恩、列、斯、毛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引语由黑体变成宋体,随后其他党报纷纷效仿;第一个将科学、教育和知识分子问题放在报道的重要地位的同时,保持报纸的学术色彩,对重大的理论问题和思想问题发表意见。更具有中国历史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1978年《光明日报》在头版全文刊发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批判了“两个凡是”的观点。新华社当日转发了这篇文章。第二天,《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揭开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序幕。这一讨论受到党中央多数同志积极支持,也深得全国民

8、心。这一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当代中国最响亮、最具关键意义的口号。这一口号的提出,并不是单纯地向毛泽东不容置疑的权威提出挑战,而是向新的探索扫平道路。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改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