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894525
大小:1.53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1-27
《工业化学复习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三章、硫酸工业1.阐述硫铁矿为原料制取硫酸的主要工序及焙烧原理,并写出主要化学反应式。(10分)接触法硫酸生产过程⑴选矿:原料破碎、筛分、配料或干燥;⑵硫铁矿焙烧;⑶炉气净化;⑷SO2催化氧化;⑸炉气干燥和SO3吸收;⑹尾气回收SO2和污水处理。焙烧原理第一步是硫铁矿中的有效成分FeS2受热分解(高于400℃)成FeS和单体硫。这一步是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对FeS2分解反应越有利。2FeS2=2FeS+S2第二步是分解出的单体硫与空气燃烧,生成SO2S2+2O2=2SO2硫铁矿在释出硫磺后,剩下的硫化铁在氧分压为3.04kPa以上时,生成红棕色的Fe2O3FeS
2、+7O2=2Fe2O3+4SO2当氧含量在1%左右时,则生成棕黑色的Fe3O43FeS+5O2=Fe3O4+3SO2主要反应总反应方程式:4FeS2+11O2=8SO2+2Fe2O33FeS2+8O2=6SO2+Fe3O4副反应:2FeS2+7O2=Fe2(SO4)3+SO2硫铁矿中所含Cu、Pb、Zn、Co、Cd、As、Se等的硫化物,在焙烧后一部分成为氧化物2.SO2催化氧化工艺条件如何确定?(20分)一、温度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转化率提高。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催化剂有极限温度(起燃温度)和耐热极限温度(活性温度),范围在420℃~600℃。确
3、定SO2转化反应温度的原则:在催化剂活性温度范围内,催化剂床层温度应尽量沿着最佳温度线变化,此时达到同样转化率所需催化剂量最少。这就要求原料气需预热至催化剂的起燃温度,然后随着反应的进行,适当移走多于的反应热,使床层温度尽可能地沿着最佳值变化。特别在反应后期,为了达到高的SO2转化率,反应必须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因此SO2转化反应及工业上多数可逆放热反应过程,总是与换热过程联系在一起。二、SO2原始浓度随着SO2浓度增加,O2浓度相应地下降,这两个因素都会使反应速率下降,则达到一定转化率时所需的催化剂用量将增加;另一方面,炉气中SO2浓度高,则生产每吨硫酸所需的原
4、料气量少,对同样设备,系统阻力较小,动力消耗较低,或对同一生产能力的装置,所需设备和管道等的尺寸较小,投资较少,设备折旧费降低。根据硫酸生产总费用最低的原则,可以得到以硫铁矿为原料时,进入SO2转化器的最佳浓度为7%~7.5%。三、压力加压可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还可以减少设备尺寸,提高SO3的吸收速率。但加压增加动力消耗,腐蚀压缩机,对设备结构和操作的要求提高。而在较适宜的条件下,常压操作也可取得很高的转化率,因而目前SO2转化仍以常压操作为主。四、最终转化率提高最终转化率可以减少尾气中SO2含量,减轻对大气的污染,同时也可提高硫的利用率;但最终转化率的增加
5、,将导致催化剂用量和流体阻力增加,设备尺寸增大。最终转化率的最佳值与所采用的工艺流程、设备和操作条件有关。3.如何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确定SO2催化氧化温度条件?(10分)SO2+1/2O2→SO3+Q反应特点:体积缩小,Q>0可逆放热反应SO2转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在SO2转化反应中,同时进行着SO2的氧化和SO3的分解反应,当两个反应的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SO2转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降低反应温度会使平衡转化率提高。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但催化剂有起燃温度,为了保证催化剂的正常使用,应该选择合适的温度;在选择温度指标时,不但要考虑有
6、较高的转化率,还要考虑有较高的反应速率。在工业生产中,可通过分段转化,控制不同的转化温度来实现较高的转化率和较快的反应速率。反应初期宜使气体在较高的温度下转化;反应的后期,宜使气体在较低的温度下转化。2.在制取硫酸过程中,常易形成酸雾,试解释酸雾形成的原因,以及酸雾怎样清除之。(15分)酸雾的形成在炉气湿法净化过程中,由于炉气被洗涤冷却,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相,于是炉气中的SO3(g)在气相中发生反应,生成了硫酸蒸气SO3(g)+H2O(g)=H2SO4(g)当气相中硫酸蒸气压大于洗涤液液面上的饱和蒸气压时,硫酸蒸气就会冷凝。硫酸蒸气在气相中快速冷凝时就会形成酸雾
7、。炉气在洗涤时,冷却速度是很快的,因而必然会生成酸雾液滴。如果存在凝结中心(如杂质微粒),则生成酸雾粒子就大。所以,伴随着炉气的洗涤、降温过程,矿尘、砷、硒和氟等杂质不断地从气相中被除去,同时产生了酸雾。气相中残余的细小尘粒和砷、硒氧化物悬浮微粒亦成为酸雾的冷凝中心。初形成酸雾雾粒较大,由于气体中悬浮有各种气溶胶粒子,硫酸蒸汽就在它们表面发生冷凝形成直径较大雾粒。用特殊方法清除从分离的角度看,雾不能用普通方法除掉,这是因为⑴细小的微粒(滴)倾向于跟随流体的流线运动,难以通过撞击方式捕捉,使之与气体分离;⑵雾粒直径比分子直径大得多,故不能通过扩散的方式使之进入液相
8、,即不能被体吸收。因而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